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精品学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画意诗情, 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评论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江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渔歌子 评论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词。 2.板书课题《渔歌子》,齐读课题。 词,我们这学期第一课已经学习过一首词《忆江南》,学习了词的相关知识。昨天给大家发了预学单,都认真完成了吗? 词又叫长短句,词都有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等。 本首词的词牌名是渔歌子,这首词的词牌恰巧跟词的内容有关,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翁打鱼时唱的歌) 打渔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题。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去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二、初读感知,读出词味 1.本首词中,有4个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老师把他们放到了词语中,预学单上也要求大家注音,我请同学来读一读。(点名读、齐读) 理解西塞(多音字)山、鳜鱼、箬笠(两个字都是竹字头)、蓑(草字头)衣 (箬笠是什么?由1个例子,如箬笠,引出借助课本注释来理解古诗词的学习方法,然后运用这种方法迁移理解其他词语,请学生阅读注释。你见过箬笠吗?引出还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理解箬笠、蓑衣的方法) B.教材111页,本首词中还有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仔细观察,动笔在导学单的田字格写一写。 指导塞(三横等距、撇捺舒展)、鹭(上紧凑下舒展)、笠(主笔伸展)字书写。 2.初读古诗 (师:老师现在把刚才的生字词放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有谁愿意读一读?)(自由读、点读) (师:你读得非常的准确,字正腔圆,尤其注意了加拼音的生字。) (师:你读得很熟练了,很流畅。) (师:有谁能注意节奏和停顿,试一试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参考,同学们自己自由试着感受一下) 3.让我们齐读,把词读准确、流畅,注意停顿。 三、精读感悟,悟出词画 张志和不仅是一位词人,更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的作品充满画面感。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这样称赞他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1.思考:请你再次读一读词,圈出你从这首词中看到的景物。 (师:这首词描绘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箬笠、蓑衣以及隐含在画面中的一个钓鱼的渔翁)(板书:景、人) 2.发挥想象,了解词的内容 师:同学们,诗词的语言很精练,他能够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这首词也不例外,他仅仅用了27个字,写了9种景物,还隐含一个渔翁。让我们闭上眼睛、跟随着音乐和老师的引导和朗读、发挥想象,到这画里头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配乐) 晨曦微露的早上,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唱,张志和独自划着一条小船,顺着春江水,绕过西塞山,慢慢地朝着这片桃林移来,他轻轻吟着—— 3.小练笔。你刚才看到的景物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单,发挥你的想象,动笔写一写。写的时候,可以参考李老师昨天发给你们预学单上要大家积累的词语。 (导学单上,李老师给大家做了示范:例如描绘“西塞山前白鹭飞”这一句,我们可以抓住西塞山、白鹭两处景物,从括号中的这些地方发挥想象。请大家先按照老师的提示,先完成第一句,然后再从后面的词中选择一处或几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写一写,例如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语等) 现在,你是不是很想跟你的小组成员们分享你刚才看到的美景?你可以跟你的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以后可以评价他哪些地方说得好,比如用词准确,想象丰富,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 5.师生交流讨论结果,请同学举手来说。 (师:你一定是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不然怎么能描绘得这么绘声绘色呢?) (师:你描绘得非常的准确,把我们带入了词人的所描绘的画面) (师: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他刚才哪些地方说得好?词语?想象?修辞?) 同学们说得真好,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美丽的画面(板书:美)。同学们,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这些美妙的感觉融入到这首词中,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把词读成一幅画。 四、熟读成诵,唱出词调 刚才,我们把词读成了一幅画。其实词还可以读成一首歌。词在过去是用来歌唱的。接下来,我们学着唱一唱这首词,想不想? 五、探究设疑,领悟词情 引导:刚才,我们通过同学们的描绘,并在音乐声中,走进了这如画如歌、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中,你们还想回去吗?那景中之人呢?词中是怎么说的?不回去在这里做什么? 1.关于词人的介绍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张志和喜欢钓鱼,但是他钓鱼从来不用鱼饵,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个人啊,让我们了解一下他,请同学们默读张志和的生平资料。 现在你能理解他为什么钓鱼不用鱼饵吗?他钓得到鱼吗?他钓鱼钓的是什么呢?(他钓的是美丽的风景,钓的是怡然的兴致,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板书:闲) 这样风景如画的山水之间,这样悠闲自得的生活,难怪词人发出感慨:不须归!(板书:不须归) 2.《渔父·松江蟹舍主人欢》 其实,张志和一共写了五首《渔歌子》,今天李老师找到了另外一首,同样的精彩。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一首《渔歌子》的方法,自己来读一读。 先自由度,然后点名读,读准确。(选择朗读水平最高) 这首《渔歌子》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得出? 如果说课文中的渔歌子让张志和不须归,不想回家,那这首渔歌子让张志和——不觉寒。是啊,这样的美景,这样的闲情,已经让张志和乐而忘寒,乐而忘返。 从这两首词,我们知道他选择了自己要过的生活,此刻他的内心肯定充满了…… 让我们一起自由自在地读一读这首词,你可以把你的自己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情、动作体现出来。(可以多读几遍,尝试背诵) 3.课外作业。 Tags:渔歌,品学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