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优秀教案案例

日期:2017-2-8 09:28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优秀教案案例,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江南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的陈同学本学期在第一组学习了《忆江南》,对词的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但是,他语文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重点难点 评论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词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姓名,展现积累,激趣  评论

1.出示张志和的号,引出名字

同学们,古人常常给自己起号,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板书出示:烟波钓徒)你知道这是谁的号吗?(板书:张志和)

2.叫一叫他的名字

3.我请同学们猜一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

4.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张志和从小就才华过人,他在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可见皇上对他怎样?

5.出示张志和做官时和垂钓时的图片。

同学们看,这时的张志和是什么身份?

张志和为何由一位官员变成一位渔翁?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渔歌子)

生读(预设把“子”读成了轻声)

6.读题目,也有学问,“渔歌子”的“子”是“曲”的意思,不能读作轻声。谁来读?

7.指名读课题。

8.齐读课题。

活动2【活动】初读词,读准读懂,会意  评论

1.出示词语: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2.同学们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谁愿意来读?

3.这些词语中你有不懂的吗?

箬笠:请你在书本的注释中去寻找答案。所以“箬笠”两个字是竹字头的。

蓑衣:所以“蓑“字是草字头的。

4.有人说,诗词是语言的贵族。你看,这首词一共只有27个字,却富含深意。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3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遍,要读得节奏清晰,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就很了不起了。

5.指名读。

从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朗读中,老师知道你们把心放进这首词中了。谁来读?

6.齐读。

他不但读准了,还读出了节奏。我们一起读。

7.同学们读出了词的味道,对照注释,你能读懂词的意思吗?

8.听了你的解释,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春天的江南烟雨垂钓图。同学们,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画家。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活动3【活动】想象读,读出画面,入境  评论

1.现在请默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中都有哪些景物?

(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2.这些景物还有丰富的色彩呢,再读读,看你能读出哪些色彩?、(青山、白鹭、粉红的桃花、青箬笠、绿蓑衣)

3.是啊,美好的景物,再加上亮丽的色彩,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人物画,不由得令人心驰神往。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你的视觉、听觉、嗅觉,感受一下仿佛能看到什么,似乎能听到什么,好像能闻到什么。

(师配乐朗读)

4.慢慢地睁开眼睛,来,把你刚才看到的最美的景象,或者听到的最美的声音告诉大家。首先,让我们抬头往前面看,你一定看到——西塞山。

(1)怎样的西塞山?

(2)而在西塞山前,我们一定还发现——许多白鹭

(3)它们在干什么?请你读一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我听出了白鹭在展翅翱翔,我听出了白鹭的悠闲自在)

(4)我们一起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5)我们接着往近处看,你到了了什么?

(6)一阵微风吹来,你看见什么?你闻到了什么?

(7)春天到了,江水也涨起来了。我们仔细一看,在江里你看到了什么?

(8)请你读一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我听出了桃花开得正浓,我听出了鳜鱼的欢快)

(9)远处,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在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一行白鹭展翅飞向青天,男孩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近处,岸边的桃花开得正艳,一湖碧绿的春水里鳜鱼在欢乐地跳跃着,女孩子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风景画,我们一起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0)我们的目光再近些,在江面那条小船上你看到了什么?

(有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人正钓鱼呢)

(11)而在天空中,你看到了什么?

(风轻轻地吹着,雨轻轻地飘落。)

(12)是啊,多美啊,请你读这两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3)我们一起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总结:张志和如同一位画,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如画的“烟波垂钓图”。(板书:景——美丽如画)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欣赏这幅图画一样的词。

(生读全词)

活动4【活动】对比读,读出“心志平和” ,悟情   评论

1.我们刚才通过词想象画面,把诗词读成一幅画,就是学习诗词的好方法。读诗词,还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张志和才华出众,被皇帝赐名,但是官场险恶,遭人陷害后被贬,从此不再做官,隐居在太湖,扁舟垂钓,寄情山水,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他的哥哥担心他隐居不回家,也写了一首词来和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2.出示: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3.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你能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老师当哥哥劝大家回家,你们当弟弟用词来回答。

师:贤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

师(激昂):“且须还。”

生(高声):“不须归。”

师:“贤弟,你为何不归呀?”

5.再读垂钓情。

(1)是啊,置身于这满目青翠的西塞山,看见那清澈的小溪、红艳艳的桃花,那自由飞翔的白鹭、活蹦乱跳的鳜鱼,张志和怎么舍得回去呢?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2)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唱,任暖暖的春风拂面,任蒙蒙的细雨飘洒,张志和 真不想回去呀!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3)官场的黑暗,名利的争斗,又怎比得上张志和神仙般的垂钓生活呀!他实在是不想回去呀!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4)张志和每次垂钓,都不设鱼饵,他钓的是什么?

因为他钓来的是清闲,是飘逸。斜风细雨不须归,多么悠然自得啊。(板书:人——悠然自得)

(5)让我们再次想象着诗中的美景,体会着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活动5【活动】歌曲结束,回味《渔歌子》   评论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就让这首千古绝唱再次响起,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首久远醇香的优美歌曲、一幅清新自然的美丽画卷吧!(播放歌曲)

Tags:渔歌,优秀,教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