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课件配套优秀教案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词还是初次接触。 3重点难点 评论根据画面理解古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渔歌子 评论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来,孩子们来看大屏幕,一起读课题。 齐读课题, 了解张志和吗? 简介张志和。 张志和是唐代著名的道士、词人和诗人。16岁参加科举,才华出众,唐肃宗非常赏识,赐名为“志和”。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他写的诗不多,文章却很厉害,但是后人却没有记住他写的文章写的书,却恰恰记住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渔歌子》。它相当厉害。 那你们知道渔歌子是词还是诗呢?对,是词。在一般情况下词也包含在我们所说的古诗中,但具体的分它还是词。请问渔歌子是词牌,还是题目?(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等。今天的这首渔歌子,它是词牌,也可以说是题目,有的词只有词牌没有题目,有的词有词牌也有题目。孩子们,通过以后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活动2【讲授】渔歌子 评论初读 出示全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全部内容,那老师接下来就要看看大家的朗读水平怎么样呢。 全班诵读 理解词义 这首词非常简单,就是鳜鱼的“鳜”有点难,你只要记住它是一种非常鲜美的鱼就行了,“青箬笠,绿蓑衣’也比较难,我只告诉你们 箬笠:挡雨的帽子‘ 蓑衣;用草编成的挡雨的衣服。 明白了吗?这几个词语理解了,那这首词的意思你们基本就能懂了。那请问全部都懂的举手!一点也不懂的举手!懂了一点点的举手!基本都懂了懂的举手! 3、孩子们,我来告诉你们,其实你们全部都懂了,你们只是不相信我这么聪明吗?你就这么聪明。 4、看图说句子 现在我们就来考试好不好,我保证你们肯定都能得100分。 我的考试很特殊,请看大屏幕,说一句这首词中的句子。(还说自己不懂吗?这就叫懂得,看到这景色就能说出这句诗句,这就叫懂!) 同学们记住,以后读古典诗词,除了重点的词或难的字需要解释一下,整个的诗句是不需要解释的。你一解释就玷污了祖先们的精美诗句。比如《春晓》 来,看看标准答案。(课件出示) 再看(多简单,下一个更简单说) 今天外面刮着轻轻的风下着细细的鱼,请用画面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看,多简单,还说自己不懂吗?) 外面刮着风,下着雨,多冷啊!想回家的举手,那此时此刻,孩子们,斜风细雨是总想回,还是斜风细雨不须归? 多冷啊!为什么不须归。开心了还想回吗?(不想) 可是让你刮着风,下着雨去钓鱼,你愿意吗?这种事,有人乐意,有人就不乐意,这要看自己,人家张志和就乐意,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12年。 5、再读,希望大家读的比较有感情 有两招最重要 把声音压低,不要扯着嗓子 真好听,我想再听一遍。 深入理解 大家的朗读能力真不错,不知大家的想象力怎么样?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能够透过这一个个孤零零的字想象出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这幅画面中不仅 有颜色,而且还有声音,不仅有静的画面,还有动的。 现在 进入第一个环节,想象力测试一 测试一:你看到了哪些色彩?(板书:色) (白、粉)再聚焦 (青、绿、蓝、灰) 这才叫会联系,了不起。 测试二:竖起小耳朵来,你听到了什么?(板书:声) (飞 、流水声(模仿)、下雨的声音、风声,鸟叫声,鱼游的声音、雨打在蓑衣上的声音、桃花落地的声音) 用心去听 测试三;提高难度,这景色可以说有声有色,也有静有动,找动的东西。(板书:动) 测试四:动的好找,找静的。(板书:静) 其实动和静是相对的! 小结:我们看这首小词,寥寥27个字,它之所以美,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它的有声有色,但是精彩的人能看到它的动和静,更高明的人能发现它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所以说,你说它是静,它也是动,你说它是动,它也是静,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咱们老祖先的诗词曲赋中包含着大量的知识,相对论、物理学、天文学、 哲学等等。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道德经》。 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看黑板,如果有人问你这首词好在哪?请告诉他:有声有色,他要还觉得不过瘾,就告诉他:动静结合,但是这只是说的什么呢?景。其实,人在景中,人此时就是一处美景。我们每学一首诗或一篇文章,都会看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任何一位大作家写任何一首诗,绝不可能是僵硬的、孤立的描写一处景色,任何一处景色都会包含一份深深地——情,这样才能让这首诗,在声色一体,以及动静结合的景色当中,让情和景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情景交融。 高难度来了,你觉得这首词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选择题: 痛苦之情 (高手啊)表达了作者悠闲 自得的心情。 是啊,当年的张志和隐居在太湖一带,寄情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一过就是12年,张志和当年一共写了五首渔歌子,前面四首写的也不错,就是这四首,但是都没有这首《渔歌子》这么出名,他写了这四首渔歌子后,它的哥哥也是一个大文学家,看到弟弟12年都不回家,他哥哥就写了一首词让他回家,就是这边的(课件出示,孩子们试读), 他写了这首《渔歌子》答他老弟前面四首,没想到他老弟立马就回了他这首《渔歌子》,这一回不要紧,一下子就出名了,出名到什么程度,知道苏东坡吗?苏东坡对这首词崇拜的不得了,想写一首比他还好的,模仿了好几年,也没写出更好的,欧阳修也模仿过,后来这首词还传到了日本,日本天皇手下的许多大文豪也纷纷模仿,虽然也写的很好,但和这首来比还是相差很远。 我们一起来看看,试着读一下,哥哥写的这首: 生试读,师相机指导。 问答式朗读。师扮演哥哥,孩子们扮演水平比较高的弟弟。一人一句。 孩子们,其实古人读文就两种,一种是有节奏的读,一种就是高兴时吟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视频。 Tags:渔歌,课件,配套,优秀,教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