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创新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生字词。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2学情分析 评论张志和作为一名诗词书画大家,他的作品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本设计力图以赏画的形式,吟诵的方式,想象理解词的意境,丰满对词人张志和的认识,达到对《渔歌子》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学生学习兴趣高。 3重点难点 评论学会词的吟诵,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读出词的韵味,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回顾《忆江南》,走进《渔歌子》。 评论师:跟随这个单元的课文,我们去感受了充满田园气息的《乡下人家》,才了翁卷的《乡村四月》,又赏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可以说是江南美景尽收眼底,怎一个“好”字了得!难怪白居易会写下《忆江南》。 a: 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整首词读正确、读流畅。b:结合注释或者查资料的方法了解诗词的大意。c: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d:想象画面,读出词的节奏美。 出示词(课件)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整首词读正确、读流畅。 a、自由读 b、个别读,交流: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师:“西塞山”(点红“西塞”)这么难读的词都读正确了,了不起!“塞”是个多音字。“西塞山”一座山的名字,在浙江湖州。 “鳜鱼”的“鳜”,不好记,读一读注释,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师:(点红“箬笠、蓑衣”)平翘舌音,你都读准确了,赞一个。这两个词的确很难读,让我们一起读两遍。箬笠、蓑衣见过吗?干什么用的?(图片出示)看,就是头上戴的帽子。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是用草、棕编的,都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 c、集体读:我们一起把整首词读一读。 2、再读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读出点词的味道。 教师由前面的集体读引:诗词读准了字音,读流畅了,那是远远不够的。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特别是词,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错落的音乐美,读的时候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a、自由练练。b、请朗读不错的孩子示范读,师:试着像XX同学这样,读出点词的韵味来。其中哪一句读得特别好。(生若范读不到位,策略:师范读,也可选同学读不好的句子。)c、再请三四个孩子读,评价:有点感觉了!像是在读词了!有了音乐感,韵律美!词的节奏感有了!d、齐读,师引:西塞山前白鹭飞…… 活动4【活动】四、想象画面,解读诗人,品词。 评论1、一首好的诗词,我们还可以把它当做一幅画来欣赏。同学们,看看诗中有哪些景物? ( )的西塞山( )的白鹭( )的桃花( )的流水( )的鳜鱼( )的斜风( )的细雨,诗中色彩明丽,请同学们发挥独特的想象力,填一填。 分小组说一说词的意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你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提示:从景物的颜色、动物的情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发挥想象力。) 生汇报 2、同学们说的真好,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美丽的画面。难怪张志和的好友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称赞他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听同学们的吟诵,我仿佛看到了词中的画面,但是这还不够,还要读懂作者的内心,走进他的心灵深处。 课件: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得罪了权贵,被贬官,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垂钓只是一种休闲,微风吹起水面的波纹才是乐趣所在。 把本首词改写成一篇文字优美的短文。 把词中的景物画下来。 查阅资料,读一读张志和的另外四首渔歌子。 Tags:渔歌,教学,创新设计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