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教学内容

日期:2017-2-8 09:11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内容,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认识“塞、鳜、箬、笠、蓑”五个生字,正确读写“塞、鳜、蓑”。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和课外探究意识。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5)班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4人。本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0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小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本人为该班班主任,任教该班的语文、品德与生活。现就班级学情分析如下: 一、纪律方面 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极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 二、学习方面 有的学生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好动,说话的人多,老师提醒一次也就好个几分钟,有的根本就不听,多数学生坐不住,到处转动和同桌或后面的同学说话。就以上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四年级这一阶段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他们的外部表现: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除此之外,老师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因素。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也会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重点难点 评论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词的意境之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渔歌子》教学过程 评论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知诗人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忆江南》,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

2.这节课我们来再学一首新词——《渔歌子》(师读题目,强调“子”读法,生跟读2遍)。“渔歌子”也是词牌名(板书),关于词牌在《忆江南》中我们详细介绍过,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ppt。这首词的作者张志和ppt……种种菜,钓钓鱼,自称烟波钓徒(板书)

二、释字句,明诗意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首“渔歌子”,请大家看书本或黑板,自由读这首词ppt……

2.谁来读一读《渔歌子》?指名一生读。读后强调 “塞”和“鳜鱼、箬笠、蓑衣”几个字词的读音和书写(板书书空),再ppt图片解释这些字词“义”。(实物展示师生穿戴) 还有什么字词不懂?请提出来(“须”、“归”字),

3.古诗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讲究节奏美,你能读出这首词的节奏美吗?请一生读《渔歌子》,仔细听他是否读得有板有眼?

4.不错,读古诗词的时候就要有板有眼,师范读一遍后,再和生一起边读边在黑板上划出停顿线。最后再按划定的停顿线师生一起读一遍。

5.通过多次朗读,你能解释出每句词的意思吗? 指名学生回答(ppt)。

三、想画面,入诗境

1.这首词景色优美,你知道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春季)从哪可以看出?(桃花)

2.你能从词中找到描写景物和颜色的词吗?分别用“____”和“▲”画出来(一生上台划,其他书上划),根据学生所划说说有几种景物和几种颜色。(ppt九种景物,说明——景物丰富;颜色也很多,说明——色彩鲜明。)

3.嗯,这首词真是“景物丰富,色彩鲜明”啊!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4句词中,可以看出前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的风景画),后两句是写什么的?(写人的人物画)(ppt).风景画和人物画结合起来,想想一下,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美丽景色? 生:我看到了一座青青的山,叫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鹭在自由飞翔。桃花开了,小河的流水里鳜鱼长得肥美。一个渔翁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钓鱼,不想着回家。

设计意图:把词与画面融为一体,能使学生准确把握词的意象。

4.啊,展现我们眼前的画面是如此之美,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这首词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ppt板书)。

5.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会说些什么?预设:他会说,“大自然真美,我被陶醉了。”好,你就是词人,陶醉地读。(生1读。)

四、多诵读,悟诗情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悠扬的音乐此时响起ppt)同学们,此刻,你就是张志和,你就住在西塞山脚下,看那白鹭展翅飞翔,身旁桃花烂漫、流水潺潺、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师配乐范读) 学生自由练读一遍。再多种形式配乐读几遍(其他同学可配合打拍子)。

2.《渔歌子》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默读,思考。) 师可引导说: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牵挂,可为什么渔夫在风雨中“不须归”呢?出ppt

3.创设情境,角色对话。 简介作者:……过起了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他大哥怕他不归,针对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和了一首词,劝弟弟要常回家看看。(ppt出示并解释)

A、师生第一次角色朗读对话。(师做哥哥,一个学生做弟弟,师生和词。)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哪!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啊!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啊!

B、师生进行第二次角色朗读对话(师做哥哥,全班做弟弟再和词。)

师:弟弟,你为何不归啊?出示ppt,如果你是张志和,面对哥哥的劝说,你会怎么回答呢?让几位同学说说。

预设:生1、我不愿做官,我喜欢这里的美景;

生2、在这钓鱼多么自在悠闲啊。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化作者为我,学生深入诗歌意境,从而形象体会张志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4.总结升华,配乐诵词。 确实是这样,如果你和张志和一样,隐居太湖,每天,推开窗户,看到的是——(ppt西塞山前白鹭飞),推开家门,走出院子,看到的又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于是,你也会和他一样穿戴起了——(青箬笠,绿蓑衣),从此就过上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生活。这就是张志和这位词人一生的追求——(板书“寄情山水,悠然自得”)。

5、让我们记住这首千古名词——(看黑板学生配乐诵词,能背诵的背诵)。

五、课内练习:

六、课后延伸: 读了这首词,你有没发现这首词有不对头的地方?(生思考后可能还是会说没有,这时师结合ppt图片或实物可说出:“箬笠”怎么会是青的呢?“蓑衣”又怎么会是绿的呢?我们看过的箬笠蓑衣,可都是黄棕色的呀,是诗人搞错了?还是另有深意?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Tags:渔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