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优质课教案,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史自兰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播放音乐,揭示词题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好听吗?其实这首歌是古代诗人作的一首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渔歌子》。想知道这首词里写得是什么内容吗?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 二、吟诵出词的味道。 出示词(课件)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整首词读正确、读流畅。 a、自由读 b、个别读 交流: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师:“西塞山”(点红“西塞”)这么难读的词都读正确了,了不起!“塞”是个多音字。“西塞山”一座山的名字,在浙江湖州。 (点红“鳜鱼”)“鳜鱼”的“鳜”,不好记,能认识它,博学!一种淡水鱼,味道很鲜美噢!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师:(点红“箬笠、蓑衣”)平翘舌音,你都读准确了,赞一个。这两个词的确很难读,让我们一起读两遍。箬笠、蓑衣见过吗?干什么用的?(图片出示)看,就是头上戴的帽子。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是用草、棕编的,都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 c、集体读:我们一起把整首词读一读。 2、再读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读出点词的味道。 教师由前面的集体读引:诗词读准了字音,读流畅了,那是远远不够的。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特别是词,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错落的音乐美,读的时候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a、自由练练。b、请朗读不错的孩子示范读,师:试着像XX同学这样,读出点词的韵味来。其中哪一句读得特别好。(生若范读不到位,策略:师范读,也可选同学读不好的句子。)c、再请三四个孩子读,评价:有点感觉了!像是在读词了!有了音乐感,韵律美!词的节奏感有了!d、齐读,师引:西塞山前白鹭飞…… 三、解读画面,品味词境 (一)我来出个题目,了解你们对这首词的掌握。 看到的—— 1、 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2、 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 3、 谁能根据这首词,把景物的特点读出来? 4、 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景物还有许多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吗? 听到的—— 1、听到了什么?(听,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鱼儿跳跃的声音,仿佛还能到微风,细雨的声音) 闻到的—— 1、你还闻到了什么? 2、师小结 3、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幽静,秀丽,美如画卷) 4、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个别) (二)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里的此情此景,你会怎么介绍呢?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准备。 1、 生练说 2、 交流 3、 小结:多么秀丽的江南美景呀。作者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把这些美景尽收眼底,让人浮想联翩。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不禁让我们诵读这首词。(师生配合读) 四、熟读成诵,进入心境 好一个不须归呀。如此秀丽的水乡美景,我们陶醉了,我们——不须归,还有谁也不须归?(渔翁,张志和)渔翁就是张志和,张志和就是渔翁 1、他不想回家,在那里做什么?(垂钓) 2、 生质疑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3、 了解作者及诗文的背景 4、 生回答,师总结 是啊,他厌恶官场上黑暗险恶,厌恶那些阿谀奉承,看破纷扰的红尘,他想把心放回大自然中,回归宁静,回归本真。 5、 他真的是在钓鱼吗?老师查询了资料,他钓鱼从来不放鱼饵,你说他 在钓鱼吗?他钓的是美景,钓的是一份心情,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板书) 6、 让我们悠闲自在地读一遍(男女生读) 7、 小结:秀丽宜人的风景,让人不须归,悠闲自在的生活,让人不须归。 8、师:带着这份悠闲、轻松,让我们来一起回味这首词。(配乐背诵) 9、想再听一听这首动听的歌曲吗?想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结合《渔歌子》作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景画 板书设计 景 美如画卷 渔歌子 人 悠闲自在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学情分析 评论 4重点难点 评论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5.1.1新设计 评论教学流程: 一、播放音乐,揭示词题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好听吗?其实这首歌是古代诗人作的一首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渔歌子》。想知道这首词里写得是什么内容吗?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 二、吟诵出词的味道。 出示词(课件)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整首词读正确、读流畅。 a、自由读 b、个别读 交流: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师:“西塞山”(点红“西塞”)这么难读的词都读正确了,了不起!“塞”是个多音字。“西塞山”一座山的名字,在浙江湖州。 (点红“鳜鱼”)“鳜鱼”的“鳜”,不好记,能认识它,博学!一种淡水鱼,味道很鲜美噢!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师:(点红“箬笠、蓑衣”)平翘舌音,你都读准确了,赞一个。这两个词的确很难读,让我们一起读两遍。箬笠、蓑衣见过吗?干什么用的?(图片出示)看,就是头上戴的帽子。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是用草、棕编的,都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 c、集体读:我们一起把整首词读一读。 2、再读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读出点词的味道。 教师由前面的集体读引:诗词读准了字音,读流畅了,那是远远不够的。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特别是词,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错落的音乐美,读的时候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a、自由练练。b、请朗读不错的孩子示范读,师:试着像XX同学这样,读出点词的韵味来。其中哪一句读得特别好。(生若范读不到位,策略:师范读,也可选同学读不好的句子。)c、再请三四个孩子读,评价:有点感觉了!像是在读词了!有了音乐感,韵律美!词的节奏感有了!d、齐读,师引:西塞山前白鹭飞…… 三、解读画面,品味词境 (一)我来出个题目,了解你们对这首词的掌握。 看到的—— 1、 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2、 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 3、 谁能根据这首词,把景物的特点读出来? 4、 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景物还有许多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吗? 听到的—— 1、听到了什么?(听,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鱼儿跳跃的声音,仿佛还能到微风,细雨的声音) 闻到的—— 1、你还闻到了什么? 2、师小结 3、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幽静,秀丽,美如画卷) 4、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个别) (二)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里的此情此景,你会怎么介绍呢?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准备。 1、 生练说 2、 交流 3、 小结:多么秀丽的江南美景呀。作者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把这些美景尽收眼底,让人浮想联翩。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不禁让我们诵读这首词。(师生配合读) 四、熟读成诵,进入心境 好一个不须归呀。如此秀丽的水乡美景,我们陶醉了,我们——不须归,还有谁也不须归?(渔翁,张志和)渔翁就是张志和,张志和就是渔翁 1、他不想回家,在那里做什么?(垂钓) 2、 生质疑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3、 了解作者及诗文的背景 4、 生回答,师总结 是啊,他厌恶官场上黑暗险恶,厌恶那些阿谀奉承,看破纷扰的红尘,他想把心放回大自然中,回归宁静,回归本真。 5、 他真的是在钓鱼吗?老师查询了资料,他钓鱼从来不放鱼饵,你说他 在钓鱼吗?他钓的是美景,钓的是一份心情,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板书) 6、 让我们悠闲自在地读一遍(男女生读) 7、 小结:秀丽宜人的风景,让人不须归,悠闲自在的生活,让人不须归。 8、师:带着这份悠闲、轻松,让我们来一起回味这首词。(配乐背诵) 9、想再听一听这首动听的歌曲吗?想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结合《渔歌子》作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景画 板书设计 景 美如画卷 渔歌子 人 悠闲自在 Tags:渔歌,优质,教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