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乡村四月ppt课件和教案评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评论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3重点难点 评论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评论教学过程: 一、诗题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 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生我养我的乡村有着深深的眷恋。同学们,请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一下我们乡村的美丽景色。好了,乡村景色是不是这样呀?(课件)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 宋朝人(课件)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 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好在哪里?其实,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也一定读得好,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师: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 师:请全班齐读整首诗吧。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3.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4.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一)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释: ①绿遍山原 白满川 子规 雨如烟 ②白满川: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物? ③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4.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二)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 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3.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六、课堂作业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写了 、 、 、 四种景物。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 、 两个字看出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这句诗的意思是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我喜欢《乡村四月》中“ ”这句,因为 。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人勤 才…… 又 …… Tags:乡村,四月,ppt,课件,教案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