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14年中小学教育督导论文

日期:2014-3-4 13:13 阅读:

关于建立和完善对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

制度的研究

【内容提要】

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育督导是构成完整的教育科学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领导机制,引领科学督导评估。要使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真正体现“指导、引领、服务、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教育督导评估的方法。因此,加强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的研究就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以教育督导评估为平台,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以教育督导评估为基点,深化学校发展目标。科学认识教育督导评价,为公正地进行督导评价奠定思想基础。开展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程序的研究,规范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程序。教育督导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和教育评价。

【关键词】

中小学 督导评估 研究 制度

正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督导在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在推动学校改进和发展、保障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建立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当前素质教育发展与督导机制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使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主要问题表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还在不少学校存在,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没有转化为教学行为,陈旧的学生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栉栲,落后的教学手段也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强的保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是摆在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利于学校发展、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督导评估模式与机制。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教育督导的有效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教育督导工作只有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才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努力。

1、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导向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探索促进一切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教育督导不仅在对防止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事情发生、纠正某些偏差方面,而且在对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保持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素质教育按其规律发展等方面,有保驾护航的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评价功能。素质教育在全国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各地各校实施程度和进展情况如何,需要对素质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区分评定、搜集信息、提供证明、表扬成绩、批评不足。通过教育督导评估,可以鉴定出各校在素质教育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从而为以后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调控能力。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清楚的问题,产生一些“误区”,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及时地加以调整、修正和解决,教育督导把发现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误区”等,反馈给有关部门,督促其改善教育领导管理工作,组织力量对难题集中攻关,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推进。

4、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激励功能。这种激励是通过强化正确的教育行为,否定不正确的教育行为来实现的。通过肯定性评估,使从事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获得一种成就感,即使在多方面“压力”下甚至“困境”中也能坚持改革,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通过否定性评估,帮助某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明确不足,转向素质教育。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对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进行推广和表彰,也可以通过对某些热衷于搞应试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批评来激励前者,鞭策后者。

三、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为依据,以督促和规范学校的管理、建立学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为目标,侧重于中小学办学水平和自身发展的评估,促进学校主动发展,鼓励学校自主发展、从而推进和保障区域教育发展。运用现代发展论的理念和方法对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在评估中强调评价激励性功能、导向性功能,重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自我评价的作用,以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强化中小学督导评估机制,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评估,把它作为督学的重点,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的督导评估,这是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重视鉴定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引导学校办出特色。教育督导评估模式研究力求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办学思想、学校办学水平、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及运用、学校环境建设等方面对中小学评估指导,其指导思想是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坚持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要从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有指引方向的作用。引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具体督导评估工作中,在办学水平方面,要把“全面育人,发展特色”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工作质量方面,要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意学生主动性发展作为重要指标;在教育质量方面,要淡化升学率要求,加强德智体等的权重,把整体素质发展作为重要指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校本培训、学生发展等为重点内容,有效地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促进学校主动工作、奋发向上。

2、发展性原则。要重视学校原来的基础,注视学校的地域特点、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学校评估既要着眼于学校的现在、又要看到学校的过去,更要着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既注重评估结果,更注重发展。通过评估促进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校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学潜能,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

3、自评为主原则。学校自评工作是中小学校督导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促进学校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必须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坚持自评在前,督导评估在后。

4、可操作性原则。评估工作要依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同时还做到科学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做到客观、准确、公平、公正、简便易行,重在促进提高和发展。指标要适度、明确,避免理想化或抽象化。曾有人提出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评估指标不能定得太高,但在根本上,评估指标应根据素质教育的实质和目标以及教育督导工作的规律来制订。一旦指标确定下来,各方面要坚决地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既要纠正不顾基础和条件、盲目调整规划的做法,也要防止忽视质量、投机达标现象的发生。

5、激励性原则。通过学校自评和督导评估,找出学校已取得的成绩和差距,激发学校内部活力,达到改进工作、促进发展的目的。督导评估的结果已经成为县区评估乡镇、学校教育先进单位、考核政绩、任用校长、聘用教师的重要依据,督导评估的导向、改进和激励功能已经得到凸现。

6、实效性原则。在指标的完整性、科学性与实效性三者关系中,更强调实效性。这样的处理避免了指标的庞杂与操作的繁琐,使学校能主动思考在发展过程中推进各项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7、全面性原则。评估指标要尽可能包含被评对象的全部本质属性,在考察表面显性因素的同时,特别要注意那些隐性因素。隐性因素易被人们忽视又往往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如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当评估指标反映了这些因素时,才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

8、科学性原则。目标上要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具体表现为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创造”。评估指标在反映这些素质时,要充分体现出整体性和层次性。运作上要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进行定性描述,使指标体系的内涵有清晰准确的界定。

五、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激励作用

(一) 强化办学基准评估活动,能有效地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自主办学的意识,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方向,自行选择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行研究确定自主发展方向,允许和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它更加有利于调动各类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校了解自身发展变化的轨道,看清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促进学校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优整合,帮助学校树立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重点,优化发展的对策,促进学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开展发展水平评估活动,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1、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修养、情感态度、学识能力、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很大的教育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学校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模式,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甄别的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在教师的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在考核时间上,采取期末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分为几个方面,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成绩、附件、多角度表彰的其他项目。在考核办法上,采取学生评议、教师互评、学术组织评议、家长评议、学校考勤、领导抽查、学生考试等方式。学校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制度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深入进行的关键性环节。我国现行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对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评价功能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考察;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强调量化评价,对质性评价不够重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正是针对传统学生评价的种种缺陷而提出的。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在过程的,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

3、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校长评价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长就必须有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找准自己的办学目标。

学校的发展目标体系主要由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个方面构成。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将来多长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则是学校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当然其中很多内容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但考察一所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本校学生的整体特色。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是否适当、合理,要依据四个方面的客观因素,即社会的客观需要、学校的发展的客观水平、学校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发展目标的实现,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大小和时间设置,也取决于学校实际的发展能力如何。学校发展的能力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与校本培训能力、争取社会支持能力、教科研氛围与能力、校本课程建设,校本教研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等。学校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大小,是当前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反映,主要表现为学校可以获取的物力、财力、人力、智力等资源支持的多少。学校发展当然是需要条件保障的,一所学校只有符合社会需要,与政府、社区以及学生家长等维持一种良好关系,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在考核指标上,督导将校长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评估,校长的素质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学校的自主办学积极性会空前高涨。

4、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评价制度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想成才,首先成人,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因此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识。在学生的品德素养评价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他们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在校内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教育形式:(1)将班会上成团体心理辅导课(2)在班里建立小小咨询台(3)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4)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开展“学校生活论坛”(5)将品德养成于社会活动中;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性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1)“激励性评语(2)特长生评价(3)家校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我评价;(4)鼓励学生写激励日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等。

5、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信息技术评价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大力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将是信息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它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建立完善的督导制度,力求明显成效

对学校督导评估工作,要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以便及时总结推广办学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督导评估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公正地对学校工作作出评估。在实施程序上,自下而上分为两个阶段,即先由学校自评,再由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复评。

学校自评基本程序:学校由校长牵头成立自评小组,先以学校各部门围绕一年来工作重点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逐项自评、自查、自改,划出分数、确定等级,然后由学校组织复核,并写出自评报告。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由校长作出自评工作汇报,全体教职工根据评估标准,对学校工作进行测评,评估小组对测评结果进行整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控和改进学校工作。《自评报告》认真、实事求是的填写,交镇教管办报上级教育督导部门,最后接教育督导部门检查评估。

县区教育督导室督导评估基本程序:督导评估是在学校自评基础上进行的复评,由县区教育督导室负责组织实施。督导室在实施督导评估前,向被督导评估的单位发放督导评估细则。到校后听取校长的全面工作汇报,审阅学校的自评报告和自评材料。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了解,问卷调查,抽样测试,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观看有关活动、组织集体座谈、个别访谈、问卷、测试、社会考察、征求意见等佐证考证性方法,收集有关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综合,进行验证、论证和辨析,最后形成督导评估意见,作出评估结论,拟写《督导评估反馈意见》,肯定成绩和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利于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向学校反馈评估结论,并听取学校意见。评估结束后,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学校,单独发出《复查通知书》。并建立《督导评估整改问题备忘录》,对各学校的整改情况随时进行督促、落实。督导评估报告形成并反馈后,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被督导学校落实评估意见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和复查,结果也采取反馈及发布的办法,以巩固提高督导评估的成果。这一新评价机制与传统的督导运行机制相比应充分体现三个转变,一是把学校从“被动受检”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的主体;二是把督导从侧重于“外部督导评价”转变为“指导学校学会依法自主发展”;三是把“居高临下”的“你做我评”转变的“全程服务”。在具体实施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指导学校在客观分析学校现有基础上,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自主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要自主发展,首先要确立目标,并要有配套的规划与保证实施。因此,在整个工作中,首先要花大力气,指导学校自主选择目标,自主订出发展规划。要求督导人员深入学校,指导学校领导拓展思路,认真反思,内外结合,找出本校的最优发展区,以及阻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形成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充分发动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广泛参与,让规划制订过程成为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的过程。

2、参与审核学校发展规划,把握好规划的方向性、发展性、可行性。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蓝图,也是对其评价的依据,因此,审核规划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审核计划的重点:一是方向性——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二是发展性——强调发展、鼓励每个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三是迫切性——发展目标的选择既要有挑战性,也是力所能及的,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既反对“墨守陈规”,不思进取,也反对好高骛远,贪大求全;四是可行性——人、财、物条件有保障,措施可行,评价有可操作性。

3、建立“督学制度”和实行“督学责任区”,加强对学校的随访。为了进一步帮助、指导学校有效实施发展计划,建立计划、实施、监控、反馈的科学管理机制,督学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加强随访。建立“责任区”,让每个督学明确自己的分工,也让学校知道本校的“联系督学”是谁,有利于加强双方的联系。有利于规划的全面实施,不少督学由于情况熟知,指导得法,对学校及时总结,调整计划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4、指导学校建立自评制度与自我监督机制,切实提高自评的质量与效果。学校要自主发展,还必须形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整的机制。一个学校只有不断地剖析自己,科学地评价自身,才能不断找出前进的方向,要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其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校建立自我评价的制度与机制,自评可一年一次,自评工作必须层层启动,全员参加。自评结果必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指导学校自评时紧扣学校发展规划,使自评成为对规划的再学习、再认识、再落实、再调整的过程。

5、评价程序步骤:(1)、采取学校自评,教育局行政科室和有关部门提出评价意见,督导室复评,每学年一次。(2)、各学校自评报告以及自评打分表和新学年的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一并交督导室。(3)、督导室于每年一次组织力量对各校上一学年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将结果进行反馈。

七、几种督导制度的建立

“强化中小学督导评估机制,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评估方法主要有常规性督导评估、专题性督导评估、随机性督导评估、跟踪性督导评估等。

1、常规性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每年对学校进行的督导评估。

2、专题性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对一项或几项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问题所进行的专项督导评估。

3、随机性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根据需要,随机对学校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工作情况进行的督导评估。

4、跟踪性督导评估。对经过常规性、专题性、随机性督导评估的学校,必要时进行跟踪性督导评估,重点检查督导评估时提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八、问题与展望

1、加强督导评估的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常规性和综合性评估,应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体制的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程序,建立责任制度、自评制度、报告制度、结果处理运用制度,形成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2、学校校长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要提升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找准学校发展点,作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实现优质教育。

3、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对近年提拔的主管教学的青年干部要进行管理知识的专门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4、要加强对新课课程改革实验的领导与管理。在切实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积极引导教师突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瓶颈”,走出困惑,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我县近年来成功经验,实践成果融入课程改革实验中,使其得到进一步推广、升华和完善。

5、评价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倾听学校的声音,考虑学校的差异和特色,围绕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提高,为每个学校制定合理的、符合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发展目标。要改变过分注重结论的做法,在过程中不断通过评价监控和调整,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提高。评价要给学校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学校进行探索和创新,发挥学校的特色和特长。

中小学办学评估标准的基础性目标、发展性评估指标内容多、范围广,有些指标不好量化,质性评价难以操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正确处理两种评估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督导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搞好发展性督导评估,真正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斌等:《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

[2]赵连根:《以新的理念构建教育督导新机制》,《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三期。

[3]张岚:《教育督导必须改革创新》,《教育督导—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专业委员会会刊》,2003年2月出版。

[4]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Tags:2014年,中小学,教育督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