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承载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教育十二五(2010——202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改,伴随着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2011年,深圳市南山区课改将继续关注课堂,聚焦课堂,决战课堂。课堂教学不进行深化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功利至上”指导下的课堂,不仅“高耗低效”,而且教师辛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解放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首先,“转变学习方式”解放了教师。一直以来,我们教师都没有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教师承担了很多本该学生能自主、合作解决的教学任务,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还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在作怪,绝大部分教师都担心自己的学生学不好、学不牢。事实上教师的担心是多余的。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试想,教师都不给学生了解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何谈实现梦想。 解放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符合时代需求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本位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团体,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的社会交往行为。合作需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与人合作实现;探究则主要体现的是人的学习思维品质,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创新来源于每一次新的发现。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影响学习效果。 去年底,我校发放了一份有关规划方面的调查问卷,让家长对学校下一个五年规划献计献策。问卷中,呼声最多的是希望学校落实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实践教育和学习能力。大部分家长更在乎孩子的身心发展,强烈要求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和南山区的课改目标不谋而合。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和快乐,每个家庭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成功和快乐。2010获“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称号的刘长铭校长认为:当今的学校教育,不但要传承人类的文明成果,更要使学生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还要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技能。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真能达到刘校长所说的目标,我们的家长还有什么理由不放心? 转变学习方式,刻不容缓! 如何转变课堂学习方式?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瘦身”和“增肥”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增一点不多 1.搭建学生上台展示的平台 语文课程提倡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师道尊严”到“尊重学生个体”,很多教师已经实现了这一华丽转身。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是新课改期待的课堂,当学生自主能力尚未形成之时,教师要搭建平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 在教学识字环节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课之前都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主要是通过查字典、课文中的拼音提示来熟悉课文。在学习汉字时,会事先将本课要认识的汉字板书在黑板上,为增加学生的上台机会,会从各小组中抽取一位同学上台来给汉字注音、组词。好强的孩子会在预习时提前识记汉字,让学生上台能促进一部分孩子在家提高预习质量。汉字注音、组词环节结束后,会从该生小组选出同学来为他批改。如果批改后无错误,该小组可以获得加分。让学生上台给汉字注音组词,既可以检验预习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进行有质效的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课堂学习中的合作,能增加集体凝聚力,在交流探究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前,要分好小组,定好小组长。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合作解决什么问题,达到怎样的效果,合作学习后还要组织反馈;作为学生要明确分工,理清问题轻重,相互补充直至达到目标。 在低段语文的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就是同桌合作。教师出示词语,要求同桌开火车朗读,比一比谁认得多。在一人读一个的情形下,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听对方读,好胜心驱使自己去认读更多的词语,遇到不认识的词语在对方的提醒下也能顺利认读。一个简单的同桌合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高效完成了认读任务。 3.结合游戏激发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阅读课外书籍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大思想家朱熹认为:“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课外书的知识对课堂上学过的课文有巩固作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在学习科学知识类的课文时,笔者采用了“击鼓传花”、“讲故事”、展览“阅读明星卷和阅读记录卡”等游戏形式,保证了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击鼓传花”的游戏大家都会玩,但和阅读结合的话,就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了。本学期班级有30多位学生购买了同一套书——《世界之谜》,这套书共有10本,每本有一百多页,每本书突出一个主题,有动物、植物、地球、太空等10个主题。确定好阅读的书目后,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10个阅读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小组内部又将书分成四个部分,每个小组组员负责一个部分。课前五分钟通过“击鼓传花”选出一位同学,该同学要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看的那一部分内容,和大家交流收获。教师会针对该生的掌握情况提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答对就为小组赢取加分,积够分数就能参加兑奖。 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阅读,学会了积累和分享,最重要的是学生愿意参与这样的游戏,比起单纯的强制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二、减一分不少 1.问题减量不减质 自主、探究的课堂并不是完全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忽略。在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疑惑后,教师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能节省课堂时间,对于低段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相反,教师提出一大堆问题,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不管这些问题有没有价值,只会费时费力,落得个事倍功半的结果。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课文《假如》一课时,笔者提出一个主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1、 教师提问:作者用这支马良的神笔画了一幅怎样的画呢? 2、 学生活动:请拿起笔,默读你喜欢的那一小节,出示要求: 1)请用单横线划出为谁画? 2)请用双横线划出为谁画了什么? 3)请用波浪线划出这样画为了什么? 3、 你觉得小作者画的是一幅什么画?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你体会到了? 学完后利用一节课进行仿写,学生写出来的诗歌质量很好,还被选到校报上刊登。仿写成功,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扎实,学到了可以实际运用到写作方面的知识。如果这节课一味去纠结一些小问题,只会将诗歌支解破碎,破坏了诗歌的整体美感,学生在仿写时也不难以达到目标。 2.减少课堂上无所事事的旁观者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环节时,经常会忽略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这些学生把自己置于旁观者的地位,不动脑,不发表意见,对于别人的发言也听不进去。怎样减少合作学习中的旁观者呢? (1)给出明确的任务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出明确的指令,确定每位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了才能开始合作学习。比如4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首先由小组定好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分工,组员服从分工并全力配合小组完成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小组长要让组员明确读什么,谁负责读什么。最后小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完成朗读任务。 (2)小组合作后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结束后的展示、评价环节不能省略。小组上台展示自己朗读的角色,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这些旁观者没有机会无所事事,通过小组合作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参与兴趣会得到增强。 3. 把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 笔者看过几个有关《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乌鸦喝水》、《动手做做看》等实践性很强的案例。这些案例无一例外都把实践部分的内容搬到了课堂。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过程,教师亲自上阵准备道具演示给学生看。这些方法看起来很直观,但教师都演示完了,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去动手实践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课时,真的在教室安装了一颗仿真炸弹,随着激昂的朗读,老师踩下脚底的开关,一声巨响后教室到处充满烟雾。这一声巨响,把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吓坏了,半天才平静下来。试想,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吗? 课堂上的直观演示可以减少,把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笔者常常把课文的实践部分当成作业布置下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尝试,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实践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论是合作学习,还是个体独立学习,也不论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要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作为教师,要坚持学习,勇于尝试,让课堂要来一场大的“减肥瘦身”运动,把多余的“脂肪”消耗掉,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能不美吗? Tags:课堂,转变,美丽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