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儿童阅读率下降 原因在哪里

日期:2013-8-27 11:07 阅读:

  据统计:最近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所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以下简称“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77.0%,比2011年下降1.6个百分点,同样下降的还有未成年人的人均阅读量,2012年为5.49本。

  人们不禁要问,是孩子真的不爱阅读,还是我们给孩子的书出了什么问题?

  孩子爱动漫,家长爱教辅

  “大手拉小手”走进书店时,家长和孩子都兴致勃勃;然而到了图书分类的岔路口,他们的目光就开始往不同方向飘移。小学四年级的夏菁婧正蹲在童书书架边上,目不斜视地盯着手里的一本漫画,夏妈妈则拿着一本历史书往女儿手里塞去,但女儿始终不为所动,母女俩一时僵持。

  “阅读调查”显示,9~17周岁未成年人的动漫接触率为84.8%,动漫的吸引力可见一斑。夏妈妈一脸忧虑地对记者说:“她就喜欢动漫的书。我想让她了解点历史知识,她不愿意,我也没办法。”

  为了让女儿多看书,夏妈妈可谓不遗余力:老师开的书单,只要女儿点名,她都给买;每年订阅各种儿童读物,一年花在阅读上的钱超过1000元。不过,漫画在夏妈妈眼中,似乎算不上是“书”。“只让她暑假看点漫画,平常要看作文书”。

  据夏妈妈介绍,菁婧平常上学也没时间看书。每天晚上作业要写到9点,一早7点又要出门上学;还得学特长——钢琴、二胡、英语、舞蹈;就算是暑假,也有4本家庭作业和老师另外布置的作业,每天还要写日记……

  菁婧看书有自己的选择——《安徒生童话》、《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如数家珍。但对夏妈妈听了学校一个讲座后、花了不少钱买的一套儿童励志读物,她不感兴趣。难得母女俩都满意的,是一本中英文双语的漫画《父与子》——菁婧觉得有趣,夏妈妈看重它能寓教于乐。

  初一的徐同学家住通州,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到王府井书店。他正在看一本科普类的书,妈妈催了几遍也舍不得走。但他并不买,因为“妈妈已经替我买好一袋子教辅了”。徐同学说:“每天再忙我也会抽出点时间看书。最近刚看了托尔斯泰的《复活》,挺好,我妈觉得我这年纪看可能不太合适。不过爸妈觉得书店里的书总是好的,想看什么就看吧。”

  数字阅读躲不开,好书从未离开纸

  徐同学用电子书看完了《哈利·波特》全集。徐妈妈因为怕伤孩子眼睛,对看电子书特别反对。夏妈妈也对女儿爱上网很是着急,因为小小年纪的她已经300度近视了。

  “阅读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9~17周岁未成年人上网。对儿童来说,由于家长约束,上网频率并不高,网络阅读暂时不能动摇纸质阅读的地位。不过随着年龄增长,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率和手机阅读率也随之提高,其中17周岁人群的手机阅读率高达52.5%。 数字阅读时代,孩子躲不了。

  以出版儿童读物见长的海豚出版社,已经申请了出版光盘的权限,在做童书时也尽可能多配一些多媒体材料。社长俞晓群说:“儿童好奇心强,生动的多媒体数字阅读完全跳出了纸质阅读的概念,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传统出版社现在比较被动,一般作为数字出版社的内容提供商,但不能盈利。”

  相比数字阅读方式的影响,俞晓群更担心的是纸质书自身的品质问题。“数字读物更多是历史猎奇、名人轶事、青春文学等,很多看过了就扔。真正的好书并没有离开纸质书本。”俞晓群说,“但是儿童读物出版的门槛太低,几个人搭个工作室就能出,所以有个词叫‘攒书’。现在市面上有的儿童读物,比如唐诗宋词、儿童文学等,谁都可以卖,谁都卖不多。我们希望改变这种状态。”

  俞晓群强调“儿童读物一定要注重人文内涵”。海豚出版社近两年来一直“向后看”,从民国时期的儿童读物中寻找“遗珠”。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曾出版了一套200种的《幼童文库》,是中国第一套具有现代意义的原创儿童绘本图书,海豚出版社将其再版;民国时期有不少大家为儿童写书,比如叶圣陶、郑振铎,海豚出版社的《名家散失儿童文学作品集》由此诞生。

  另外,俞晓群对“出版混乱”的现状也深感忧虑。“有几万家非专业出版社,都借用专业出版社的书号,处于‘半失控’的状态。一方面,他们只考虑市场需求,孩子爱看什么就出什么,比如猎奇、恐怖。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成本,如果编译一套世界名著,他们不会去请翻译家,造成图书质量下降。幼儿园、学校图书馆配书时,非专业出版社就能给很低的折扣,挤压了专业出版社的空间。”

  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虽然面临阅读率下降和数字阅读的挑战,但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却是越来越重视。“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75次,这已经是购书频率连续第三年增长,且增幅明显(2010年为2.69次)。

  中小学校对阅读也十分重视,设立了图书角、图书馆,平时也有各种书单推荐,专家、学者、作家还常常应邀到学校为孩子们作读书方面的演讲。可如果孩子都像夏菁婧说的“这书我不爱看”,以上的努力就等于白费。

  “阅读调查”显示,9~13周岁人群最喜欢的课外书类型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作文精选、卡通漫画和童话寓言。而现在流传的一系列儿童阅读书单中,有几本是认真参考过孩子意见、孩子真正喜欢的呢?

  在王府井书店7月图书销售排行榜中,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笑猫日记》排名第7,她用拟人化的笔法讲述了一群动物之间有趣又有爱的故事。杨红樱有一条写作宗旨:“把快乐还给孩子。”她认为,好的儿童读物应该满足3个要求:一是对孩子的心灵成长有正确的引导;二是易读懂,儿童文学也被称为“浅语的艺术”;三是好看,有生动的形象和故事。杨红樱打了一个比喻:“本来可以用钢笔写字,但是写给孩子看的就要用彩笔。”

  杨红樱透露,由于儿童阅读有着巨大市场需求,一些书单的推荐者和书商之间会产生利益勾结,不问孩子阅读兴趣,打着“推荐经典”的名义,书单上全是名著。“这并不是说名著不好,而是名著往往已经没有版权,随便印,成本很低,再推销给学生家长,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杨红樱说,“腐败已经渗透到了儿童阅读,会对儿童造成很大伤害”。

  “儿童阅读的核心工作,是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是让孩子具体读哪一本书,而是让他成为终身热爱阅读的人。”杨红樱说,“家长买的书,孩子不爱看,家长不要粗暴地下定义‘这孩子不爱看书’,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

Tags:儿童,阅读率,下降,原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