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年隔山相望的信念:夫妻各撑起一所小学

日期:2013-3-5 13:40 阅读:

  巴中通江县火天岗“夫妻小学”,托起大山里的希望

  巴中通江县东北部火天岗,在海拔大约1300米处,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夫妻小学”,妻子比丈夫大8岁,20多年来,他们将一拨拨学生送出大山。

  三年前,因工作需要,丈夫被调往庙子梁村小学,成为该校唯一的教师,山的那一边,昔日的“夫妻小学”,也只剩下妻子一人。

  她在这头 妻子独撑火天岗小学

  一天的教学结束后,夫妻俩时常会站在窗前,互相眺望远方的山岗,让白云送去对彼此的思念。一年又一年,他们的故事,宛如大山中清新淡雅的茶香,愈久弥香。

  3月1日,记者历经长途跋涉来到这所偏远的学校。阳春三月,山脚的油菜花已经绽放。由于海拔位置较高,火天岗村小学校门口,一棵粗壮的柳树才刚刚吐出新芽,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打破了山里的寂静。

  今年51岁的张兴琼老师,皱纹已经爬上额头,但眉眼间仍旧依稀可见年轻时风采,她的丈夫廖占富老师,年龄比她小8岁,身材瘦削单薄。

  1992年,廖占富入赘张家。恰恰在这个时候,另一位老师也离开了,火天岗村小学就只剩下了这对新婚夫妻。学生们的父母大都外出务工了,夫妻俩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照顾学生们的生活。两人做了一个大致分工,丈夫教高年级,负责给孩子们理发,妻子教低年级,同时负责做饭。

  20多年间,火天岗村小三易其址,最初是在一套三合院内,后来院子拆了,在屋后山坡上修了三间教室,2008年,校舍成了危房,两人走遍附近3个社,挨家挨户动员,李家出木材,王家出砖石,很快又建起了一排平房。

  如今,校舍左侧是一大片开阔地,周围被数十株参天大树包围,这些树都是20多年前,夫妻俩亲手栽种的,最粗的一棵树,要三个小孩才能合围。2009年,通过考试,廖占富被调往庙子梁小学,火天岗小学就只剩张兴琼一人。

  他在那头 丈夫隔山眺望寄思念

  火天岗山脚有一个三岔路口,往左上山是庙子梁村小,往右便是火天岗小学。

  3月1日清晨,空气中飘荡着油菜花香。高坡之上的庙子梁村小显得十分孤独,这是一所只有13名学生的袖珍小学。孩子们正整齐地朗读《春天的色彩》。

  院内有一小块长方形菜地,长满了绿油油的白菜、蒜苗和豌豆尖,这些蔬菜便是廖占富和学生们的午饭,紧邻教室有一座火塘,火塘四周的墙壁上,写满了拼音字母和数字,天冷时,他会生上一堆火,孩子们围坐四周,边烤火边上课。学校里唯一最值钱的,要算院内那个接受电视信号的“锅盖”,因为出了故障,廖老师寝室内的那台小电视成了摆设。

  初来那段时间,廖占富极不适应,他每天都会给妻子打好几次电话,没事的时候,他会倚在窗前,眺望远方云雾缭绕的火天岗。一到夜晚,大山里静得可怕,又没有电视看,他只能靠看书打发时间。

  他俩相聚一次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

  3月2日中午,火天岗小学,青树火苗舔砥着黑漆漆的锅底,饭香四溢。21个娃娃拿着饭盒,整齐地排着队伍,鱼贯进入厨房,张兴琼操着饭勺逐一为孩子们舀饭,最后她才为自己盛上一碗饭,在火塘边上坐下来。

  张兴琼告诉记者,庙子梁村小、火天岗村小和家,正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从庙子梁出发到火天岗村小或者回家,都需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

  由于庙子梁距离家太远,廖占富只能每隔两三天才回一次家,家里的农活大部分都落在张兴琼身上。既要教书又要干活,她的双手早已结满老茧,尽管如此,她还是十分挂念山那边的丈夫,“小伙子犟得很,感冒了从不弄药,每次都是我给他打针输液。现在他一个人,要是病了哪个管他哦。”

  分居两地,廖占富十分担心妻子的身体状况。火天岗每年11月就下雪,第二年4月才转暖,妻子年龄大了,身体不如从前,腿脚也不那么利索了,当年生孩子后没休过产假,照样坚持上课,现在咽炎愈加严重了,还有,她的记忆力也衰退了,工作起来可能会更加吃力。

  心语心愿

 

  20 年“夫妻小学”培养孩子无数只要还能动,就一直会坚持下去

  20多年间,这对老妻少夫扎根火天岗,夫妻小学成为大山里最动人的风景。闲暇之时,夫妻俩经常回忆过去:村里人少文化,不会使用温度计,温室育秧时,把温度计挂在室外,而室内的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秧苗早就烧坏了,经他们指点,再没发生过类似的事;办过两届扫盲班,村里35岁以下的人,都能读写50多个字了;一些孩子个人卫生差,是他们手把手地培养起良好卫生习惯;冬季来临,家家户户都会送来上好的木柴取暖;每年杀年猪后,家长都会送鲜肉来,他们如果拒绝,家长们就会炖成汤送过来……

  这些,都成为他们数次想离开,却最终未能离开也无法离开的理由。

  微薄的工资,要供两个孩子读书,还要赡养老人,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以前上一趟街,要走近4个小时的山路,去年底道路硬化了,很多人家都买了摩托车代步,前不久去中心校领书,两人舍不得上百元的租车费,为此还在路上生了一场闷气。

  20多年间,夫妻小学到底送走了多少学生,两个人没有准确数字。不过逢年过节,都有学生寄贺卡过来,十多名学生如今也当上了老师;还有在海南工作的学生,三番五次打电话邀请他们去度假……

  “大山里走出去的娃娃,还是那么质朴,他们还记得我们。”每每回忆起这些,夫妻俩内心很温暖。“不想走了,也走不动了。”张兴琼说,只要还有家长把娃娃送来,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一直会坚持下去。(记者 张光明 摄影/谢颖)

  记者手记

  20年,在同一所学校,夫妻俩相依相伴,关于夫妻小学、关于两位主人公的故事,足以写成剧本拍成影视剧。

  妻子比丈夫大8岁,当初是什么令他们相互吸引并携手走到今天?对于这个话题,夫妻俩的回答出人意料:丈夫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妻子倒认为自己有些“亏”。但从他们组织学生做游戏、给学生做饭的过程中,记者读懂了丈夫对妻子的爱怜、妻子对丈夫的柔情。校门口,丈夫为妻子修的那一段路,仿佛就是通江版的“爱情天梯”。他们的朴实,宛如火天岗的茶香,在大山之间历久弥香。爱情故事

  妻子口中的他还是那个“小伙子”

  1980年,17岁的张兴琼在闭塞的火天岗村里,是唯一读过高中的女孩子。

  有知识,个子高挑面容姣好,她成为大家公认的“村花”,身边不乏追求者。当时村小有七十多个学生,外面的老师不愿进山。在担任村主任的父亲的鼓动下,张兴琼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

  1988年,一位背着铺盖卷和一口小箱子的男青年路过校门口。“你是去茶场吗,茶场在后山山顶上”张兴琼热心地为对方指路。“不,我是来这里教书的。”小伙子回答。

  因为廖占富的到来,火天岗村小总共有了4名教师,已有8年教龄的张兴琼担任学校负责人。对于这位大姐姐,廖占富既敬重又钦佩,经常向其讨教教学方法。

  山里的条件毕竟太差,一年之后,其中一位教师离开了,这让村民和村干部们很是不安。有一天,村支书突然找到张兴琼,说要给她介绍一桩亲事,对象就是同校的廖占富老师。

  此时,张兴琼才认真审视身边这位新同事。个子不高长相一般,性子急但人品尚可。乡上广播站正招人,这正是走出大山的机会,况且还有那么多小伙子在追求自己,她的内心很矛盾。

  父亲又出面做工作,她读懂了父亲的心思,家里全是女孩,父亲怕她嫁远了,父母老了无人照顾。就这样,张兴琼和这个不大起眼的同事,开始了新人生。

  8岁的差距并未成为感情的鸿沟。张兴琼经常亲昵地称丈夫为“小伙子”,两人拌嘴时,廖占富偶尔会翻出“旧账”:“这么大年龄还哄我,要是早知道,我就不要你了。”原来结婚之前,他以为妻子大自己5岁,在妻子怀上孩子时,他才知其真实年龄。每当这时,张兴琼就会回击:“哪个请你当初估到跟着我的?”说完,两人就会哈哈大笑。

Tags:20年,隔山,相望,信念,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