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怎样转化后进生

日期:2012-11-24 20:02 阅读:

怎样转化后进生

我是一名农村第一线教师,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让我最棘手的是后进生的教育问题。 后进生教育是个别教育中的特殊情形。后进生有其独特的特征:

1、道德认识模糊,是非颠倒。如把打人骂人欺负小同学看作是“勇敢”,把包庇坏事看作“讲义气”,把别人的进步看成“假积极”等等;

2、情感对立,情绪反常。他们由于长期挨批评、受岐视,因而产生了本能的戒备心理,对家长、班主任甚至班上比较好的同学都怀有一些敌意,认为这些人故意和他过不去。

3、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他们一边保证改正错误,一边却依然故我,他们有时也想改邪归正,但一遇诱因,又立即“精神崩溃”。

4、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如开口就带脏字,甚至张口就骂,举手打人,不守纪律,经常迟到、旷课;抄袭或干脆不做作业;惯于说谎,做了错事不认帐。造成的原因,从社会上说,那些坏思想、坏风气起着毒害作用;电影、电视不健康镜头,情节的渲染、影响。从家庭上说,有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平时不管孩子,管起来狠揍一顿了事;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袒护,他们闯祸,总是责怪别人,使孩子有恃无恐,养成许多坏习惯。从学校教育方面看,有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只抓教育,忽视德育;在发现后进生的一些苗头时,班主任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后来再抓,为时已晚;教育的方法不当,简单、粗暴、训斥多,学生做了好事不相信,做了坏事加倍惩罚,从而加速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的形成。

  后进生的不良品质与习惯是在较长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要把它矫正过来,绝非易事。但只要我们摸清了后进生的特征以及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信心,在行动上百折不挠,在方法上坚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绝大多数后进生都能教育好的。下面试从心理学角度浅谈教育后进生的几种做法。

  (一)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不少后进生在家里缺少温暖,在学校又受到岐视。他们对班主任的教育既反感,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若不消除他的恐惧和对立情绪,任何教育都是不能奏效的,因此必须从“动之以情”入手,因为只有感化,才能转化,只有在师生的感情距离缩短,逐渐通融的基础上,再“晓之以理”,老师的话语才能象涓涓细流那样滋润孩子的心田,并萌发出积极因素,生根、开花、结果。

  (二)发掘闪光的因素,激发自尊心。在后进生的身上,自尊心和自卑感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不允许别人岐视、侮辱自己,不愿老是挨批评,怕别人掀“老底”,这是自尊心的表现;他们认为自己老是不如别人,“不是块料”,“怎么也好不起来”。这是自卑感的表现。如果老师、同学冤枉了他,这种心情将更为突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自尊心较强的情况下,才有较高的抱负,才能向高水平看齐,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而自卑感恰恰相反,它是自暴自弃的发源地。因此,要使后进生转变,必须设法提高后进生的自尊水平,消除自卑感。教师尊重、关怀、爱护后进生,这是使后进生自尊心得到满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单靠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后进生通过来自实践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我也能好起来”、“我并不比别人差”的心理,使他们的自尊心一步一步得到满足。因此,我们要努力发掘后进生向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据点”,逐步扩大成果。事实上每一个后进生总有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这些“闪光点”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闪光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成绩,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当发现学生某一兴趣、爱好后,要努力培养,创造接触机会和共同语言,借机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其劣迹得以收敛,还可以运用“动机迁移”的原理,将它转移到学习或工作上,使他在学习、工作方面取得初步成绩。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责任心强的特点,让他检查其他同学的背诵,而自己就要比较认真学习,甚至自己要先懂得背,这样容易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目的。总之,要机智、灵活地为后进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机会,逐步把老师对后进生的要求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三)抓反复、反复抓。一般来说,后进生的转变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巩固四个阶段。我们在做转化工作时要尊重这一规律。醒悟是指学生通过教育,对自己的错误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学生在深受感动的时候,或转入新班级时,会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这时教师要抓紧不放,进一步开导他,点燃他心中希望的火花。转变是指后进生在行动上有了改正的表现,或学生取得成功的体验时,如前面提到的学生,这是后进生由差变好的质变的开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鼓励、引导、支持,以巩固成果。反复是指转变后又犯错误,这是由于后进生意志薄弱以及过去不良行为十分牢固的缘故。这是正常现象,要是一经教育就能彻底好转,也就不存在后进生了。这是考验教师的时刻,如果此时松劲、泄气,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例如,一个教师运用集体环境,平常关心,多次家访和补缺补漏等方法转化了几个后进生,但由于一次几个学生作业又没做,还顶撞了老师,因为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批评时语言不够注意,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结果造成了学生又反复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找出原因,寻找其中积极的因素,变换教育手段,再把他们拉过来。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曾是一匹“野马”,通过我的耐心的教育,这位同学大有进步。可是,有一天他的“野性”又发了,抡起扫帚扬言要“打死”一位女同学,接到报告后,我拉他到我的房间,帮他擦了脸,让他坐下来,慢慢地了解,原来他受到一次大委屈——有人侮辱了他。于是我安慰了他,并在课堂上宣布了这事真相,同时也批评了他的过火行为,这位同学十分感激,可事隔不久,这个同学由于受到他人的挑逗,打掉另一个同学的门牙。这一次,我一扫过去的和蔼态度,变得严肃起来,以致来找我也不予理睬,这一着还真有效,他变得局促不安,愈来愈羞愧、后悔,这时我才对他加以启发,给他讲道理,他全听进去了,从此再也没打过人,慢慢改掉“野”性,学习也有了进步。

所以在抓反复的过程中,教育方法、策略是很重要的,当反复到一定程度时,后进生的不合理需求逐渐减掉,不合理需求与不良行为在头脑中的联系逐步消失,最后反复停止了,学生就进入良好行为的巩固和稳定时期。

Tags:怎样,转化,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