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我校对课堂模式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快乐的参与教与学,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先把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 突破传统,以组排位 首先我们改变传统的座位形式,以小组的形式排座位,实行8人一个小组,在组内是尖子生中间,两边是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在座位上体现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组内既有互相交流,又可以随时对两边的学生辅导。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起来,使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学生可以自由串位,找交流伙伴,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同学、老师求教,营造恰当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二. 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动性为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行为。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我们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仅把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衍 生出各种问题,探究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三. 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 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 以集体的智慧解决个人问题,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 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习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找启迪,丰富自己。 四. 弘扬个性,展示自我 Tags:青城,初中,课改,同行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