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论交替传译笔记教学

日期:2012-3-13 13:09 阅读:

      摘要: 笔记在交替传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笔记能够减轻口译员的记忆压力,通过提示所记忆的内容来提高口译质量。但是, 如果对笔记的认识不当,记笔记的方式不正确,那么将会影响口译员对原语的记忆并成为准确传译的干扰因素之一。本文以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为指导,通过分析交传笔记的所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有效记笔记的方法,进而提出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记笔记问题,进一步提高口译质量。
关键词:交替传译笔记;认知负荷模式;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口头交际行为,口译有着比笔译更悠久的历史,由于口译的瞬时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译员在工作中所展示出的不仅仅局限于良好的语言能力。职业译员的培训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口译技巧三大模块,其中,笔记是译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之一,它在口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笔记能够减轻口译员的记忆压力,通过提示所记忆的内容来提高译出语的质量。
 交替传译是口译的基本形式之一,最早运用于会议翻译,现在主要运用于如商务洽谈、外交谈判、新闻发布会以及研讨会等场合,主要是指说话人停止后,口译员开始翻译,说话和口译不间断地交替进行(任文,2001)。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能够听取长达几分钟至十几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光凭短时记忆,译员是无法记住所有的信息点,因此需要笔记辅助,但是, 如果对笔记的认识不当,记笔记的方式不正确,那么将会影响口译员对原语的记忆并成为准确传译的干扰因素之一。
 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在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指导下,通过分析交替传译笔记所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有效记笔记的方法,进而提出有一定意义的教学建议,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记笔记问题,进一步提高口译质量。
一、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
 丹尼尔 吉尔于1995年提出了交替传译“认知负荷模型” (Effort Models)。指出译员必须合理分配其有限的精力才能成功地完成口译任务。如果译员能通过预测提前完成部分任务和笔记的辅助,这样就能大大减轻其记忆负荷,提高口译质量。Phase one(第一阶段):CL=L﹢M﹢N﹢C
 L=Listening and analysis(听力理解)
 M=Short-term memory operations(短时记忆)
 N=Note taking(笔记)
 C=Coordination(协调)
Phase two(第二阶段):CI=Rem﹢Read﹢P
 Rem =Remembering(记忆)
 Read =Note-reading(读笔记)
 P=Production(输出)
 吉尔认为:在第一阶段,口译不仅要听取和分析原语,而且还要同时完成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该阶段译出语与笔记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刘和平,2005)。做笔记时,译员必须决定那些该记,那些应该舍弃;而在第二阶段,长期记忆起的作用更大,那是因为笔记越清晰,分配到记忆上的注意力就越少。如果在交替传译中,译员的精力过多地放在原语记忆上,那么就会出现问题,导致译出语的质量不佳。
 正如吉尔自己所指出的:认知负荷模型主要描述口译处理过程的限制性因素模式,而并非想其他模式一样,旨在构造一个特定的脑部结构以及信息处理方式。(Roderick,1997)
二、影响交传笔记效果的几大因素
 根据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交传笔记主要是为了减轻译员短期记忆上的压力。然而,如果笔记的记法上出了问题,那么不仅不会起帮助作用,还会干扰性作用,分散译员注意力,最终导致口译质量不佳。吉尔(1996)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发现:如果学生在记笔记上得不到正确的指导,那样译出语效果还比不上完全不用做笔记的情况。要记好交传笔记,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影响交传笔记效果的几大因素。2.1原语理解有误
 中、英文无论从词语、句式还是语篇上均存在极大不同,特别是在正式用语上,中文往往省略主语,句中多见排比句,信息浓缩,信息量十分大;而英文句式多带有从句。这对于译员来说,需要分配大量精力来进行原文听力理解,甚至有可能在听辨都存在很大问题,更不用说这是对译员短时记忆能力的极大挑战。由于译员无法把握说话人的讲话精神,那么,就会造成传译过程中的错译和漏译。
2.2笔记格式错误
 原语理解是口译的第一步,下一步,译员需要将所理解的内容记忆下来,那就需要笔记的辅助。在格式上,交传笔记与平时课堂上的笔记以及速记的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因为交替传译的瞬时性,不可能什么都记,不仅笔记所记载的内容有讲究,就是笔记的格式也是不同的。如果笔记的格式带着很大的随意性,会导致译员要会时间和大量精力来“读懂”笔记,在一堆信息中寻找要点,无形中,这会增加译员心理压力,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
2.3 符号使用不当口译笔记中了,为了节省时间,以便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听力理解,符号被频繁使用。在口译教学中中,符号笔记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符号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不当,会导致译员自己无法识别所使用的符号语言,这种徒劳的笔记只会造成译员工作时出现犹豫、停顿、甚至译不出来的情况(吴忠明,2005)。2.4过分依赖笔记
 笔记永远不能代替译员的短时记忆,只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笔记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译员能够将精力主要用于原语的理解以及目的语的输出。如果有些口译员一味记,疲于奔命。其结果是:他们无法理解源语言的信息,离开了笔记就根本不知道原语是什么意思。这样的笔记是无效的,也是没有起到任何帮助性的作用的。
三、笔记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交传笔记技能应贯穿整个口译教学中,绝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也不要奢望就通过一两个星期的笔记格式、符号教学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笔记体系。口译笔记教学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循序渐进,以对原语的理解为主要切入点。3.1原语理解练习为先导
 对在笔记性质的了解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原语理解是有效记笔记的前提。此外,交替口译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的短期记忆(吴钟明,2005)。但是,市面上的口译教材,很多都是一个章节对应一个话题以及一项口译技巧练习,基本上,口译笔记都排在记忆练习之后,但也就一两个章节之后就开始口译笔记,原语理解练习的时间非常短,甚至有些教材将“原语理解”放在笔记之后,而我们大多数开设口译课程的院校,口译课所占课时量很少,每周仅为两节课,在课程开设之前也没有相应的听力理解课程。(刘和平,2005)因此,我们主张每一个章节都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原语理解和复述练习,特别是正式语的练习,这个过程也可以课前完成,教师课堂上进行抽查即可,以此来训练学生的短期记忆和确保原语的正确理解。
3.2 “关键词”训练方法    因为时间有限,译员的精力有限,口译笔记不可能什么都记,学生需要在听力过程中找出能概括话语意思的关键词。关键词练习主要考察学生完成原语意思的理解以及信息提取的能力。通过关键词训练,口译员应该学会分析哪些该记,哪些该舍弃,哪些用简单的话缩减或者哪些该使用符号。在训练中,学生接触到不同题材的材料,学会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原文的意思,再用这几个关键词造句,组成语篇,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原语理解上所存在的问题。
3.3“注意力平衡分配”训练方法
 据吉尔的模型,我们知道,尽管笔记可以帮助译员,但仍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比如注意力分配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开展“注意力平衡分配”训练。由于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译员不应花太多时间做笔记,否则将导致记忆负荷的增加,因此应该努力达到听辨、做笔记和目的语重组之间的精力分配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口译员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时间采取递减的方式,以刺激口译员更积极思考和训练多项任务的协调能力。
四、结论
 交替传译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在相关领域也开展了多项研究,特别是在如何记笔记方面,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告诉我们,交传笔记影响着口译质量好坏,译员应合理分配精力进行听辨、理解和记笔记,注意力分配不均或者方法不正确,就可能会导致紧张,思维混乱,脑子一片空白。通过对可能会影响交传口译效率的因素的分析,笔者试图为交传笔记教学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笔记体系,促进口译质量的提高,这些建议主要强调原语理解在交传笔记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们必须牢记,没有任何口译技能学习的捷径,只有通过艰苦的训练后,才能掌握记笔记技能,同时也应该通过实践来建立自己的笔记体系。
 

Tags:交替,传译,笔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