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 短歌行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①深入领悟诗人融入在诗歌语言中的“志”与“情”; ②理解诗中运用比喻、用典等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③涵泳文字,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诵读、析读、赏读,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情怀; ②通过点拨、引申,体会诗人深沉的忧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1、课文情况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本单元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的创作手法。课文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教材编写者将之安排为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情况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时不仅要熟读、背诵,还要了解诗歌特点,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3重点难点1、涵泳文字,领悟诗人所抒之“情”,所言之“志”; 2、对诗人引用诗句、运用典故来传情达意的技巧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 学生课前演讲《话说曹操》导入。 二、诵读诗歌,感受诗情 1、学生欣赏、倾听视频(《短歌行》诵读)。 (多媒体播放诵读视频,学生听读,要求在听中注意体会朗诵者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感受诵读中传递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学生诵读,再次体会情感。 3、教师询问欣赏与诵读后的感受 刚才,大家欣赏了邹俊老师的诵读,同学们也用心在诵读,与曹操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你们觉得诗中传递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教师评价性点拨并解题 结合诵读点拨,引到“解题”:诵读的节奏、情感与题目也有关系。(多媒体展示: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汉乐府曲调中有“长歌”有“短歌”,“长歌”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一般说来,“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三、析读诗歌,品析忧情 1、教师过渡性引导 的确,诗歌正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人的生命活力最能体现在眼睛上,其实,诗歌的生命活力也体现在眼睛上,这就是“诗眼”,“诗眼”就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诗歌主旨的词或者是句子。 2、教师继续引导 从全诗看,你认为哪个词可以做为全诗的“诗眼”? (明确:忧)(板书 抒情:忧) 3、教师追问 你从哪些诗句子中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诗人的忧愁? (参考:“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找出后诵读) 4、教师继续启发 诗歌中有三处明明白白地在抒发忧情,我们不禁要问——诗人在忧什么。 5、诵读第一节 6、教师设问 诗歌中哪些语句在表现诗人所忧的内容?概括地说诗人在“忧”什么? (参考:“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穿插介绍曹操:曹操此时正处于赤壁之战时期,他已经53岁了。) (学生发言后,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参考板书:人生短暂,余年渐少) 7、教师追问 诗人为了更好地表达他的这种情感,他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传达他的情感的?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结: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以“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教师补充:《长歌行》中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的句子,曹操的儿子曹植在《赠白马王彪》有“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的诗句。(多媒体展示:《长歌行》) 8、教师过渡引导 这一节诗人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忧思,下一节他又写“忧从中来”,诗人又在忧什么呢? (学生诵读第二节) 9、教师设疑式启发 作者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前面的句子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难道诗人是因为无法摘取天上的明月而忧愁吗?让我们来回忆回忆写月亮的诗句。 (教师储备,以便联类引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10、教师点拨 这些望月抒怀的诗句中有思念故乡的,有思念朋友的,曹操在这里写明月是要用来思念谁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发情思的对象是谁?分别抒发了何种感受? (指导学生诵读上一节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二节的“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11、学生交流发言后,师生归结 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贤才;他“鼓瑟吹笙”,宴饮的对象是嘉宾。下文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的是贤才。所以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达贤才遥不可及,无法延揽来的忧思。) 12、教师继续引导 诗人借明月表达自己现在渴望贤才而不可得的忧思与苦闷,后面还有在明月的背景下,写乌鹊的句子,(学生诵读)写乌鹊这些表现,诗人是什么意图呀? (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诗人用乌鹊南飞的形象生动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的境况,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参考板书:贤士四方,求贤不得。) (多媒体“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 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13、教师小结 诗人无论是忧思时光易逝、日月如梭,还是忧思贤才四处奔走,唯恐不来归附,其实这些都不是曹操忧思的目的,联系到当时背景,曹操的身份、地位,我们应该感到,他忧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参考板书:暮年已至,功业未就。) 14、教师设问 这一节,诗人表达自己对贤才来归的忧思,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他是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的?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结: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他是在说,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这就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心意,“乌鹊绕树”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的图景,这里是用“乌鹊”来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着人才南流,“何枝可依”又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的境况,流露出作者的惋惜之情。) 四、析读诗歌,理解壮志 1、教师设问 面对贤才到处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的现实,曹操表达出了自己怎样的态度和胸襟?诗中哪些句子表达出了这种态度和胸襟? (明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诵读) 2、教师设问:这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心思? (学生交流发言,师生明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典故、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后面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教师归结性启发 诗歌第一节表达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忧思,第二节前面部分又表达渴望贤才而不得的苦闷,这忧思和苦闷是诗人的情感所在,这忧思和苦闷的情感下面隐藏着诗人的“志”,请同学们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参考板书—— 言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 4、回忆背诵曹操的其他诗句,强化曹操的壮志 (师生一起背诵:初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哪些诗句展现了他的壮志?)(多媒体展示《龟虽寿》《观沧海》) 五、赏读诗歌,背诵全文 1、教师小结 有史以来,创业的豪杰,深深地知道一条成功之路,那就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此时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这首诗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下士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让我们再次诵读诗歌,以欣赏的眼光感受曹操的形象。 2、学生背诵诗歌 活动2【练习】练习六、走近曹操,书写感受 1、教师有感而发之后,出示自己写的文字 一代枭雄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背影,更有他的胸怀和气度,我们也应当为曹操留下一点文字,赞美他,歌颂他。(多媒体展示教师习作)“忧思难忘”只为神州一统,“周公吐哺”欲求天下贤才,你站在历史的云端,书写如画的人生。三国史坛,谁能与你争比肩?四合八荒,谁敢与君论英豪?不是阴险而机智,非为奸雄而伯乐。曹操,你是一代天之骄子。 2、学生书写,表达对曹操的再认识 短歌行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短歌行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 学生课前演讲《话说曹操》导入。 二、诵读诗歌,感受诗情 1、学生欣赏、倾听视频(《短歌行》诵读)。 (多媒体播放诵读视频,学生听读,要求在听中注意体会朗诵者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感受诵读中传递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学生诵读,再次体会情感。 3、教师询问欣赏与诵读后的感受 刚才,大家欣赏了邹俊老师的诵读,同学们也用心在诵读,与曹操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你们觉得诗中传递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教师评价性点拨并解题 结合诵读点拨,引到“解题”:诵读的节奏、情感与题目也有关系。(多媒体展示: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汉乐府曲调中有“长歌”有“短歌”,“长歌”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一般说来,“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三、析读诗歌,品析忧情 1、教师过渡性引导 的确,诗歌正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人的生命活力最能体现在眼睛上,其实,诗歌的生命活力也体现在眼睛上,这就是“诗眼”,“诗眼”就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诗歌主旨的词或者是句子。 2、教师继续引导 从全诗看,你认为哪个词可以做为全诗的“诗眼”? (明确:忧)(板书 抒情:忧) 3、教师追问 你从哪些诗句子中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诗人的忧愁? (参考:“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找出后诵读) 4、教师继续启发 诗歌中有三处明明白白地在抒发忧情,我们不禁要问——诗人在忧什么。 5、诵读第一节 6、教师设问 诗歌中哪些语句在表现诗人所忧的内容?概括地说诗人在“忧”什么? (参考:“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穿插介绍曹操:曹操此时正处于赤壁之战时期,他已经53岁了。) (学生发言后,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参考板书:人生短暂,余年渐少) 7、教师追问 诗人为了更好地表达他的这种情感,他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传达他的情感的?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结: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以“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教师补充:《长歌行》中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的句子,曹操的儿子曹植在《赠白马王彪》有“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的诗句。(多媒体展示:《长歌行》) 8、教师过渡引导 这一节诗人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忧思,下一节他又写“忧从中来”,诗人又在忧什么呢? (学生诵读第二节) 9、教师设疑式启发 作者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前面的句子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难道诗人是因为无法摘取天上的明月而忧愁吗?让我们来回忆回忆写月亮的诗句。 (教师储备,以便联类引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10、教师点拨 这些望月抒怀的诗句中有思念故乡的,有思念朋友的,曹操在这里写明月是要用来思念谁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发情思的对象是谁?分别抒发了何种感受? (指导学生诵读上一节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二节的“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11、学生交流发言后,师生归结 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贤才;他“鼓瑟吹笙”,宴饮的对象是嘉宾。下文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的是贤才。所以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达贤才遥不可及,无法延揽来的忧思。) 12、教师继续引导 诗人借明月表达自己现在渴望贤才而不可得的忧思与苦闷,后面还有在明月的背景下,写乌鹊的句子,(学生诵读)写乌鹊这些表现,诗人是什么意图呀? (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诗人用乌鹊南飞的形象生动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的境况,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参考板书:贤士四方,求贤不得。) (多媒体“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 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13、教师小结 诗人无论是忧思时光易逝、日月如梭,还是忧思贤才四处奔走,唯恐不来归附,其实这些都不是曹操忧思的目的,联系到当时背景,曹操的身份、地位,我们应该感到,他忧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参考板书:暮年已至,功业未就。) 14、教师设问 这一节,诗人表达自己对贤才来归的忧思,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他是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的?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结: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他是在说,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这就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心意,“乌鹊绕树”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的图景,这里是用“乌鹊”来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着人才南流,“何枝可依”又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的境况,流露出作者的惋惜之情。) 四、析读诗歌,理解壮志 1、教师设问 面对贤才到处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的现实,曹操表达出了自己怎样的态度和胸襟?诗中哪些句子表达出了这种态度和胸襟? (明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诵读) 2、教师设问:这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心思? (学生交流发言,师生明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典故、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后面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教师归结性启发 诗歌第一节表达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忧思,第二节前面部分又表达渴望贤才而不得的苦闷,这忧思和苦闷是诗人的情感所在,这忧思和苦闷的情感下面隐藏着诗人的“志”,请同学们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参考板书—— 言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 4、回忆背诵曹操的其他诗句,强化曹操的壮志 (师生一起背诵:初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哪些诗句展现了他的壮志?)(多媒体展示《龟虽寿》《观沧海》) 五、赏读诗歌,背诵全文 1、教师小结 有史以来,创业的豪杰,深深地知道一条成功之路,那就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此时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这首诗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下士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让我们再次诵读诗歌,以欣赏的眼光感受曹操的形象。 2、学生背诵诗歌 活动2【练习】练习六、走近曹操,书写感受 1、教师有感而发之后,出示自己写的文字 一代枭雄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背影,更有他的胸怀和气度,我们也应当为曹操留下一点文字,赞美他,歌颂他。(多媒体展示教师习作)“忧思难忘”只为神州一统,“周公吐哺”欲求天下贤才,你站在历史的云端,书写如画的人生。三国史坛,谁能与你争比肩?四合八荒,谁敢与君论英豪?不是阴险而机智,非为奸雄而伯乐。曹操,你是一代天之骄子。 2、学生书写,表达对曹操的再认识 Tags:短歌,ppt,课件,配套,教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