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设计

日期:2015-12-18 17:31 阅读:
1课时

涉江采芙蓉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意象、意境的特点,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激发学生多角度理解《涉江采芙蓉》;

体味折花寄人诗的情感。

2学情分析

(1)通过必修Ⅱ散文《荷塘月色》的学习及平时的诗歌积累,学生已基本掌握荷花的意象特点。

(2)通过初中课程及必修Ⅰ诗歌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知识体系不够具体、系统。《涉江采芙蓉》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学生可在学习中体会到五言诗的发展,同时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

抓住诗歌意象解读诗歌主旨,体会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

1、以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荷花的描写导入:

上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写景状物散文,其中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画面唯美、格调雅致、脍炙人口。那么关于那一片荷塘,那一池荷花,大家还记得多少呢?

2、学生齐声朗读:“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教师提问:简单的几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婀娜多姿冰清玉洁纤尘不染。那么一说到荷花,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1)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2)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____________”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3)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4、教师引导:也就是说,一提到荷花,大家首先会想到荷花象征着清幽高洁等等,所以很多文人、诗人借它来抒发深婉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涉江采芙蓉》,共同感悟其中的情感。

活动2【活动】诵读感知

二、诵读感知

1、齐读。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指明学生朗读。

活动3【讲授】品读鉴赏

三、品读鉴赏

1、赏析1、2句

(1)提问:这两句中的意象有哪些?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作用是什么?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2)启发:这两句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愉快、爱恋。并指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赏析3、4句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感情的转折、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随着这一问一答的设问,主人公的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句疑问,倒不如说这是一句深沉的叹息,爱的心声也化作了无边的思念。

3、赏析5、6句

这两句是如何表达主人公的情感的?

动作描写。“还顾”,回头看。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站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方向张望。②叠词。“漫浩浩”,无边无际。叠词的使用写出了路途的绵延无尽。天地苍茫,故乡归之不得,亲人见之不得,这种无限哀愁在诗中并没有直接点明,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4、赏析7、8句

引导学生体味这两句的感情:忧伤终老

5、小结

欣赏了高洁、清幽的意境,体味了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感情,再读全诗或许就别有味道了。

(1)小组自由朗读。

(2)推荐男、女生各一名朗诵,教师适时点评。

活动4【活动】问题探究

1、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不管是游子思乡怀人还是女子思夫怀远,这种因思念而产生的忧伤却是人世间共同的情感。

2、教师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示范朗诵。

(女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共同)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点明主旨:这首诗表达的是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3、男、女生分别齐读。

活动5【讲授】文学常识

五、文学常识
1、学生参看课下注释,要求标出重点: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

2、教师补充《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内容、评价。

(1)学生自读:诸葛亮《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种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2)教师明确:

①《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②《古诗十九首》的地位、评价:《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诗句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活动6【练习】拓展阅读

六、拓展阅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④怀袖,路远莫致之⑤。
此物何足贵⑥,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庭:本义指厅堂,引申为堂阶前的地坪。奇树:犹言美树。②华:指花。滋:繁盛。③荣:即上句的“华”,木本植物开的叫做华,草本植物开的叫做荣,但可通。④盈:充盈、充积。⑤路远莫致之:这句的意思是说路远而无人为之送达。致,送达。⑥贵:珍贵。

    折花想送给那个人,可是太远了,没有人能帮我送到。这花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只是别离的太久,想借花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罢了。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思念之情刻骨铭心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其实,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比如,我们知道古人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达对好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她。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小结:折花寄人往往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思念、祝愿等。

活动7【测试】随堂检测

七、随堂检测

赠范晔①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②。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①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此诗。②陇头人,指身在关中的范晔。关,陇山,天水附近。

(1)请分析首句中的“逢”字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逢,碰到。正好碰到驿使。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

(2)“聊赠一枝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春代梅,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活动8【活动】课堂小结

八、课堂小结

    尽管千年前那些折花的人和被他们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九、布置作业

1、背写《涉江采芙蓉》。

2、收集更多折花寄人的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涉江采芙蓉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

1、以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荷花的描写导入:

上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写景状物散文,其中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画面唯美、格调雅致、脍炙人口。那么关于那一片荷塘,那一池荷花,大家还记得多少呢?

2、学生齐声朗读:“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教师提问:简单的几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婀娜多姿冰清玉洁纤尘不染。那么一说到荷花,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1)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2)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____________”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3)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4、教师引导:也就是说,一提到荷花,大家首先会想到荷花象征着清幽高洁等等,所以很多文人、诗人借它来抒发深婉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涉江采芙蓉》,共同感悟其中的情感。

活动2【活动】诵读感知

二、诵读感知

1、齐读。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指明学生朗读。

活动3【讲授】品读鉴赏

三、品读鉴赏

1、赏析1、2句

(1)提问:这两句中的意象有哪些?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作用是什么?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2)启发:这两句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愉快、爱恋。并指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赏析3、4句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感情的转折、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随着这一问一答的设问,主人公的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句疑问,倒不如说这是一句深沉的叹息,爱的心声也化作了无边的思念。

3、赏析5、6句

这两句是如何表达主人公的情感的?

动作描写。“还顾”,回头看。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站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方向张望。②叠词。“漫浩浩”,无边无际。叠词的使用写出了路途的绵延无尽。天地苍茫,故乡归之不得,亲人见之不得,这种无限哀愁在诗中并没有直接点明,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4、赏析7、8句

引导学生体味这两句的感情:忧伤终老

5、小结

欣赏了高洁、清幽的意境,体味了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感情,再读全诗或许就别有味道了。

(1)小组自由朗读。

(2)推荐男、女生各一名朗诵,教师适时点评。

活动4【活动】问题探究

1、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不管是游子思乡怀人还是女子思夫怀远,这种因思念而产生的忧伤却是人世间共同的情感。

2、教师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示范朗诵。

(女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共同)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点明主旨:这首诗表达的是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3、男、女生分别齐读。

活动5【讲授】文学常识

五、文学常识
1、学生参看课下注释,要求标出重点: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

2、教师补充《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内容、评价。

(1)学生自读:诸葛亮《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种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2)教师明确:

①《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②《古诗十九首》的地位、评价:《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诗句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活动6【练习】拓展阅读

六、拓展阅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④怀袖,路远莫致之⑤。
此物何足贵⑥,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庭:本义指厅堂,引申为堂阶前的地坪。奇树:犹言美树。②华:指花。滋:繁盛。③荣:即上句的“华”,木本植物开的叫做华,草本植物开的叫做荣,但可通。④盈:充盈、充积。⑤路远莫致之:这句的意思是说路远而无人为之送达。致,送达。⑥贵:珍贵。

    折花想送给那个人,可是太远了,没有人能帮我送到。这花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只是别离的太久,想借花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罢了。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思念之情刻骨铭心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其实,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比如,我们知道古人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达对好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她。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小结:折花寄人往往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思念、祝愿等。

活动7【测试】随堂检测

七、随堂检测

赠范晔①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②。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①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此诗。②陇头人,指身在关中的范晔。关,陇山,天水附近。

(1)请分析首句中的“逢”字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逢,碰到。正好碰到驿使。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

(2)“聊赠一枝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春代梅,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活动8【活动】课堂小结

八、课堂小结

    尽管千年前那些折花的人和被他们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九、布置作业

1、背写《涉江采芙蓉》。

2、收集更多折花寄人的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Tags:涉江,芙蓉,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