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四节 鱼教学设计实例

日期:2015-12-11 11:33 阅读:
岳成凯  

地区: 辽宁省 - 阜新市 - 海州区

学校:阜新市铁路中学

1课时

第四节 鱼 初中生物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认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有养鱼的经验,对鱼也比较熟悉,因此课堂参与积极性较高。但是他们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是怎么呼吸还不清楚,对一些鱼结构术语掌握程度不深,教学中要重点强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四节:鱼

鱼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对鱼有哪些认识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鱼的知识。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出示鱼的骨骼投影(或展示标本)。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并结合教材叙述的有关内容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通过图解形式再对比两大动物类群所包含的动物种类。

活动3【讲授】鱼的主要特征

教师: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有淡水鱼和海水鱼之分。出示“淡水鱼的视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收看并思考,认识”四大家鱼“。

活动4【活动】活动一:观察鲫鱼的外形和运动

师: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指导学生分小组观察鲫鱼,提出观察方法,出示观察提纲:

1、身体分部?

2、体形特点及意义?

3、体表特点及作用?

4、鱼的运动器官?

5、鲫鱼的运动是只靠鳍就能完成吗?还有哪些结构与运动有关?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适时补充。学生小组合作,依据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交流自主观察的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汇报: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

活动5【活动】活动二:探究鱼的呼吸

教师:出示观察提纲,然后播放视频。

1、鱼的呼吸器官?

2、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3、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4、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学生:观察视频,分析、小组交流讨论、总结、汇报成果。

教师:鱼在水中靠鳃呼吸,鳃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呼吸?

          展示:鱼鳃的结构图,出示观察提纲:

 1、鳃的主要部分是什么?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为什么既多又细?

 2、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水中高得多)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鳃丝,组内合作交流回答。

教师: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给予学生提示。

学生:观察毛笔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体会鳃丝在水中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的特点,进一步理解鱼离开水后很快死亡的原因。

教师: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活动6【活动】活动三: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根据上面的观察与思考,交流与回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
游泳: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活动7【活动】活动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年画和图片,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23—24页的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我国鱼类资源的现状。

活动8【练习】自我小结,达标检测。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24页的练习题和《能力培养》上的第14—15页的达标检测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进行组内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第四节 鱼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四节 鱼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四节:鱼

鱼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对鱼有哪些认识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鱼的知识。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出示鱼的骨骼投影(或展示标本)。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并结合教材叙述的有关内容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通过图解形式再对比两大动物类群所包含的动物种类。

活动3【讲授】鱼的主要特征

教师: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有淡水鱼和海水鱼之分。出示“淡水鱼的视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收看并思考,认识”四大家鱼“。

活动4【活动】活动一:观察鲫鱼的外形和运动

师: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指导学生分小组观察鲫鱼,提出观察方法,出示观察提纲:

1、身体分部?

2、体形特点及意义?

3、体表特点及作用?

4、鱼的运动器官?

5、鲫鱼的运动是只靠鳍就能完成吗?还有哪些结构与运动有关?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适时补充。学生小组合作,依据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交流自主观察的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汇报: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

活动5【活动】活动二:探究鱼的呼吸

教师:出示观察提纲,然后播放视频。

1、鱼的呼吸器官?

2、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3、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4、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学生:观察视频,分析、小组交流讨论、总结、汇报成果。

教师:鱼在水中靠鳃呼吸,鳃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呼吸?

          展示:鱼鳃的结构图,出示观察提纲:

 1、鳃的主要部分是什么?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为什么既多又细?

 2、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水中高得多)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鳃丝,组内合作交流回答。

教师: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给予学生提示。

学生:观察毛笔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体会鳃丝在水中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的特点,进一步理解鱼离开水后很快死亡的原因。

教师: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活动6【活动】活动三: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根据上面的观察与思考,交流与回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
游泳: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活动7【活动】活动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年画和图片,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23—24页的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我国鱼类资源的现状。

活动8【练习】自我小结,达标检测。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24页的练习题和《能力培养》上的第14—15页的达标检测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进行组内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岳成凯评论第一学时 活动二:探究鱼的呼吸
  • 优点:

    详细,可操作性强。

  • 缺点:

    时间要把握好

Tags:第四,教学设计,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