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春桃
地区: 湖北省 - 随州市 - 随县 学校:随县尚市镇中心学校 共1课时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初中化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及原因。 过程方法 1、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 2、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2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 (1)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 (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学习的困难 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实验的设计不够严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 【播放】有关燃烧的录像 【提问】看过之后令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活动2【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筛选与本课相关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将其修正为以下2个探究题目: 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活动1物质燃烧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参与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注意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提供药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煤炭、石子、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下面请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对刚才的猜想进行验证。 【引言】同学们的设计很好, 通过对比实验全面充分证实自己的猜想。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提供的药品通过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方案,把实验结论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小组 猜想与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条件比较 是否与氧气 接触 提供温度是否相同 物质是否相同 1至4组 物质是否可燃 1 2 5至9组 可能与温度有关 1 2 10至13组 可能与氧气有关 1 2 【提问】同学们都做了哪些实验验证或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呢? 【小结】同学们围绕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都能证明燃烧需要:(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介绍通常情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书上的表7-1) 【提问】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一个条件?举例说明。 (板书)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教师介绍实验〕 【提问】(1)请你根据燃烧的条件预测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谈谈你的推测理由? 【演示实验】 【引言】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热水中的白磷 会燃烧吗?不信试试看。【演示:向水中通入氧气】 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2)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过渡] 人们通常把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这是因为①冷水能降低白磷表面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着火点;②冷水把白磷与空气隔绝。 可见,减少燃烧的条件,能防止白磷着火。 【设问】那么如何使正在燃烧的物质不能继续燃烧呢? 活动2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点燃一支蜡烛,使它熄灭。 【提供的用品】烧杯、水、剪刀、沙土、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等(可另选用品) 组织学生归纳使蜡烛熄灭的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 【小结】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因此灭火的原理通常可以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对应加以考虑。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物质具有可燃性→ 从燃烧区撤走可燃物 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需注意的是:(1)物质的燃烧需要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指导阅读】教材(P12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 活动5【作业】课后拓展与实践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 【播放】有关燃烧的录像 【提问】看过之后令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活动2【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筛选与本课相关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将其修正为以下2个探究题目: 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活动1物质燃烧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参与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注意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提供药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煤炭、石子、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下面请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对刚才的猜想进行验证。 【引言】同学们的设计很好, 通过对比实验全面充分证实自己的猜想。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提供的药品通过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方案,把实验结论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小组 猜想与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条件比较 是否与氧气 接触 提供温度是否相同 物质是否相同 1至4组 物质是否可燃 1 2 5至9组 可能与温度有关 1 2 10至13组 可能与氧气有关 1 2 【提问】同学们都做了哪些实验验证或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呢? 【小结】同学们围绕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都能证明燃烧需要:(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介绍通常情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书上的表7-1) 【提问】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一个条件?举例说明。 (板书)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教师介绍实验〕 【提问】(1)请你根据燃烧的条件预测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谈谈你的推测理由? 【演示实验】 【引言】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热水中的白磷 会燃烧吗?不信试试看。【演示:向水中通入氧气】 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2)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过渡] 人们通常把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这是因为①冷水能降低白磷表面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着火点;②冷水把白磷与空气隔绝。 可见,减少燃烧的条件,能防止白磷着火。 【设问】那么如何使正在燃烧的物质不能继续燃烧呢? 活动2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点燃一支蜡烛,使它熄灭。 【提供的用品】烧杯、水、剪刀、沙土、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等(可另选用品) 组织学生归纳使蜡烛熄灭的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 【小结】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因此灭火的原理通常可以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对应加以考虑。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物质具有可燃性→ 从燃烧区撤走可燃物 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需注意的是:(1)物质的燃烧需要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指导阅读】教材(P12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 活动5【作业】课后拓展与实践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Tags:课题,燃烧,灭火,教学设计,第二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