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15-12-1 08:59 阅读:
钱梅   [ 河南省 省级优课]

地区: 河南省 - 洛阳市 -

学校:洛阳市实验中学

1课时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会用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2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维。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特别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性地“玩”,来探究物理规律,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流体在稳定流动时,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难点

了解飞机机翼的形状,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教师手拿喷雾器并喷水引导学生了解这种喷雾器的简化结构.通过展示自制的简易喷雾器,让学生检验喷雾器的效果.通过实验的成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44页第一段。

提出问题:什么是流体?

[板书]1、流体

点明目标:

  以前我们探究了液体和气体不流动时的压强特点,那么当这些液体和气体流动时,其压强又会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刚才的喷壶实验引导学生猜想.流体的压强可能与流速有关。

进一步提出猜想:

  如果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那么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还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大呢?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验证自己猜想;组织学生展示实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完成导学卡。

 [板书]2、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提醒学生注意各个实验的操作要点。

第一个实验:注意从中间向下吹气。

第二个实验:像纸杯口上方水平快速吹气。

第三个实验:将上方的吸管水平放置,快速吹气。

第四个实验:我们用瓶盖当做小船,小船不要碰触水槽壁,两船距离适当小一些,放入小船后待水面平静,再向两船中间缓缓持续喷水。

【导学卡】

 实验一

实验所用器材

两张纸

实验方法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

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

张纸怎样运动?并记录。

吹气前现象

两纸自由下垂

吹气后现象

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可能的原因

两纸中间流速大,压强小

实验二

实验所用器材

两个纸杯

实验方法

将两个纸杯轻轻重叠起来,从杯口水平快速吹气。

吹气前现象

两纸杯重叠

吹气后现象

里面的纸杯飞出去了。

可能的原因

杯子上方流速度快,压强小。

实验三

实验所用器材

漏斗、长吸管、乒乓球各一个

实验方法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

口向下用力吹气(注意:要持续吹气),并将托乒乓球的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吹气前现象

手指移开,乒乓球下落。

吹气后现象

乒乓球在漏斗口,并不下落。

可能的原因

乒乓球上端流速大,压强小。

实验四

实验所用器材

两个饮料瓶盖、一次性注射器一支、水、水容器

实验方法

将准备好的两个“小船”,放入水槽内,用一支注射器向中间的

水域冲水,两船如何运动?观察现象,并记录。

喷水前现象

两“小船” 静止。

喷水后现象

两“小船”向中间靠拢。

可能的原因

两小船中间水流速度快,压强小。

   大多数同学们完成了实验。请几位同学上台分别展示四个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对比实验前后的现象。对上台展示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肯定。

提出问题:

  我们吹气或者是冲水都改变了增大了流体局部的流速,那谁来总结一下这几个实验研究对象向流速大的一侧还是小的一侧运动了呢。

引导学生得出:

  都向流速大的那侧运动了。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从力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交流分析成果:

  流体流速不变的一侧,压力没变,压强没变。而研究的物体向流速大的一侧运动了,说明流速大的一侧压力变小了,压强变小了。所以都向流速大,压强小的那侧运动了。

  [板书]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反之。

由此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际上,早在200多年以前,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通过其它装置就验证了这个结论,并把这个结论叫做伯努利原理。

([播放]科学家伯努利的小资料。)

小游戏:

往纸杯中向下吹气使乒乓球跳出来,一位同学完成后交给下一位同学,看哪个小组配合得最好最先完成。完成后请举手。

实际上我们不仅可以应用伯努利原理设计游戏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还可以设计出一些物品、机械、交通工具来造福人类。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就应用在飞机上。

 [板书]3、应用  :飞机的升力

提出问题:

  你知道几十吨的飞机为什么能升上天空吗?

引导学生回答:

  它有像鸟一样的翅膀------机翼。

引导学生通过老师在课前制作了一个机翼模型来验证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

得出:飞机能升空果真是机翼的原因。

引导学生观察机翼的形状并用喷出的水雾模拟气流,通过分析,利用速度公式得出:相同时间,气流通过上方路程长,说明流体流速大。根据伯努利原理得出上方压强小,形成了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从而形成了飞机的升力,当升力大于重力时,飞机上升。

 [板书]产生原因: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

[拓展延伸]

引出将形状如机翼的金属装在船底做成水翼船。可以得到向上的升力托起船体,使它行使在空气与海水的界面上,更快的行使。

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分析跑车车尾气流偏导器作用。

指出凡事有利必有弊,当有危害时,我们就要想办法预防。

[播放视频]板书:预防----火车安全线

从现象至原因了解火车进站时人如果越过安全线会造成生命危险,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当然有关伯努利原理现象远远不止这些。需要同学们在生活中留意观察注意思考。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教师手拿喷雾器并喷水引导学生了解这种喷雾器的简化结构.通过展示自制的简易喷雾器,让学生检验喷雾器的效果.通过实验的成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44页第一段。

提出问题:什么是流体?

[板书]1、流体

点明目标:

  以前我们探究了液体和气体不流动时的压强特点,那么当这些液体和气体流动时,其压强又会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刚才的喷壶实验引导学生猜想.流体的压强可能与流速有关。

进一步提出猜想:

  如果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那么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还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大呢?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验证自己猜想;组织学生展示实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完成导学卡。

 [板书]2、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提醒学生注意各个实验的操作要点。

第一个实验:注意从中间向下吹气。

第二个实验:像纸杯口上方水平快速吹气。

第三个实验:将上方的吸管水平放置,快速吹气。

第四个实验:我们用瓶盖当做小船,小船不要碰触水槽壁,两船距离适当小一些,放入小船后待水面平静,再向两船中间缓缓持续喷水。

【导学卡】

 实验一

实验所用器材

两张纸

实验方法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

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

张纸怎样运动?并记录。

吹气前现象

两纸自由下垂

吹气后现象

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可能的原因

两纸中间流速大,压强小

实验二

实验所用器材

两个纸杯

实验方法

将两个纸杯轻轻重叠起来,从杯口水平快速吹气。

吹气前现象

两纸杯重叠

吹气后现象

里面的纸杯飞出去了。

可能的原因

杯子上方流速度快,压强小。

实验三

实验所用器材

漏斗、长吸管、乒乓球各一个

实验方法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

口向下用力吹气(注意:要持续吹气),并将托乒乓球的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吹气前现象

手指移开,乒乓球下落。

吹气后现象

乒乓球在漏斗口,并不下落。

可能的原因

乒乓球上端流速大,压强小。

实验四

实验所用器材

两个饮料瓶盖、一次性注射器一支、水、水容器

实验方法

将准备好的两个“小船”,放入水槽内,用一支注射器向中间的

水域冲水,两船如何运动?观察现象,并记录。

喷水前现象

两“小船” 静止。

喷水后现象

两“小船”向中间靠拢。

可能的原因

两小船中间水流速度快,压强小。

   大多数同学们完成了实验。请几位同学上台分别展示四个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对比实验前后的现象。对上台展示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肯定。

提出问题:

  我们吹气或者是冲水都改变了增大了流体局部的流速,那谁来总结一下这几个实验研究对象向流速大的一侧还是小的一侧运动了呢。

引导学生得出:

  都向流速大的那侧运动了。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从力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交流分析成果:

  流体流速不变的一侧,压力没变,压强没变。而研究的物体向流速大的一侧运动了,说明流速大的一侧压力变小了,压强变小了。所以都向流速大,压强小的那侧运动了。

  [板书]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反之。

由此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际上,早在200多年以前,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通过其它装置就验证了这个结论,并把这个结论叫做伯努利原理。

([播放]科学家伯努利的小资料。)

小游戏:

往纸杯中向下吹气使乒乓球跳出来,一位同学完成后交给下一位同学,看哪个小组配合得最好最先完成。完成后请举手。

实际上我们不仅可以应用伯努利原理设计游戏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还可以设计出一些物品、机械、交通工具来造福人类。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就应用在飞机上。

 [板书]3、应用  :飞机的升力

提出问题:

  你知道几十吨的飞机为什么能升上天空吗?

引导学生回答:

  它有像鸟一样的翅膀------机翼。

引导学生通过老师在课前制作了一个机翼模型来验证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

得出:飞机能升空果真是机翼的原因。

引导学生观察机翼的形状并用喷出的水雾模拟气流,通过分析,利用速度公式得出:相同时间,气流通过上方路程长,说明流体流速大。根据伯努利原理得出上方压强小,形成了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从而形成了飞机的升力,当升力大于重力时,飞机上升。

 [板书]产生原因: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

[拓展延伸]

引出将形状如机翼的金属装在船底做成水翼船。可以得到向上的升力托起船体,使它行使在空气与海水的界面上,更快的行使。

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分析跑车车尾气流偏导器作用。

指出凡事有利必有弊,当有危害时,我们就要想办法预防。

[播放视频]板书:预防----火车安全线

从现象至原因了解火车进站时人如果越过安全线会造成生命危险,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当然有关伯努利原理现象远远不止这些。需要同学们在生活中留意观察注意思考。

张风评论 
  • 优点:

    突破难点,浅入深出

  • 缺点:

师小拴评论 
  • 优点:

    善于利用教材,课程设计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愉悦中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 缺点:

朱君评论 
  • 优点:

    课堂氛围很好,学生情趣高涨,不错!

  • 缺点:

段亚利评论 
  • 优点:

    重难点突出,准备充分

  • 缺点:

刘岩华 评论 
  • 优点:

    本节课以学生小实验为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的拓展适度、合理,较好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基本功扎实,且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尤其是动画制作效果很好。

  • 缺点:

    课堂引入时的实验对初学的学生而言难度有些大;在从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时,教师应注重对物理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闫娜评论 
  • 优点:

    flash生动有趣,又能说明问题。学生兴趣高涨。

  • 缺点:

    犬鼠是不是也可以跟大家放个视频。我挺想看看的。

闫娜评论 
  • 优点:

    学生在实验、游戏、展示中轻松快乐的学习,很不错。

  • 缺点:

    课件再做漂亮些,更完美!

胡晓琳评论 
  • 优点:

    课堂开放!师生自然轻松就完成了教学要求,很赞!

  • 缺点:

刘利评论 
  • 优点:

    最后的学生交流收获,从知识、能力、方法上去体验收获,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打破了以往只是讲知识上的收获,非常棒。

  • 缺点:

    真的很好!

张培培评论 
  • 优点:

    一大亮点就是自制的飞机机翼模型,简单又实效。通过机翼模型上升实验,让学生切身体会飞机机翼升力的产生与机翼的形状有关,与流体的压强有关。很有说服力。

  • 缺点:

    模型表面的图案不太美观。

查看更多评论

Tags:4节,流体,压强,流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