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掌柜”的德育课堂绽放幸福艺+1 ——"幸福艺+1关爱孤独症公益市集"在龙盛国际商业广场温暖落幕 4月的上海,春风和煦,一场以艺术为纽带、以公益为桥梁的暖心活动在龙盛国际商业广场拉开帷幕。由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主办,颛桥镇妇女联合会、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幸福艺+1关爱孤独症公益市集”,吸引了近200组亲子家庭、多家学校及机构参与。孩子们化身“公益小使者”,用稚嫩的双手传递温暖,用真诚的行动诠释“德育”真谛,为孤独症儿童点亮希望的星光。 亲子携手公益 德育润物无声 德育为五育之首,引领方向,滋养个人与社会协同发展。良好的德育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幸福艺+1”活动以“艺术+公益”为核心理念,把“亲子公益从小做起”的价值观撒播到千千万万户家庭中,让孩子们的德育成长在爱心的传递中得到实践。 来自上海市莘城学校远望中队、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小太阳中队、闵行区实验小学紫藤中队及小喇叭中队的孩子们,与父母一同布置摊位,义卖手工艺品、书画作品和闲置玩具。这些凝聚着童心的宝贝,不仅是流转,更是希望的新生。 “孩子第一次当‘小掌柜’,既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也懂得了分享的意义。”一位田园外语实验小学的家长感慨道。活动现场,孩子们认真介绍自己的作品,市民们驻足聆听、慷慨解囊。一本旧书、一个玩具,在交换中延续价值;一句对话、一次合作,在实践中播种善意。正如颛桥镇妇女联合会负责人所言:“公益不仅是成年人的责任,更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亲子共同参与,让德育在行动中生根发芽。” 艺术联结心灵 打破孤独藩篱 市集的周围,精中公益特别设计的易拉宝吸引了许多市民的目光。“如果从未知道我,又如何能理解我?”醒目的文字直击人心,配以清新简洁的漫画,向公众呼吁对孤独症儿童“从理解到关爱”。活动现场,“爱有牵挂”公益项目成为亮点——上海慧灵与喜悦合依、SFG Diamond携手,将孤独症学员的画作转化为艺术首饰“万能佩戴长链”,让佩戴者与创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艺术的力量消弭了误解,拉近了距离,颛桥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家庭参与的模式,我们不仅整合了公益资源,更搭建了社会融合的桥梁。” 幸福艺+1:以爱为名 点亮星火 本次市集是“幸福艺+1关爱孤独症”专项基金成立后的首场大型活动。该基金由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于2024年3月设立,旨在鼓励“一个家庭帮助另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帮助另一个孩子”,通过艺术疗愈、公益课堂、爱心募款等形式,为孤独症儿童构建包容的社会环境。 数据显示,我国孤独症人群已超1000万,0-14岁儿童约200万,且每年新增16万。然而,社会认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仍困扰着这一群体。“幸福艺+1”项目如同一盏明灯,不仅为孤独症家庭提供支持,更呼吁公众用行动传递温暖。活动现场,大卫绘画社、昕林艺术、睿宝儿科、乐课等机构及商户共同助力,多方力量的汇聚,让公益从“概念”变为“触手可及的温暖”。 小摊位大能量 公益融入日常 两天的市集中,小摊主们的表现令人惊喜。上海市莘城学校远望中队的同学们耗时三周制作的手工风铃、黏土雕塑等作品,被市民争相选购。而市民们的热情参与,也让旧物焕发新生——书籍找到新读者,玩具遇见新主人,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爱心的绵延不息在此刻交汇。 据统计,活动累计吸引超1500人次参与,筹得善款将专项用于孤独症儿童康复课程及家庭支持计划。龙盛国际商业广场作为社区公益践行者,九年来持续搭建爱心平台,其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联合更多学校、机构推动公益常态化,让‘一年一度’的感动升级为‘时时可为’的行动。” 尾声:以德育立人 让爱永续 活动落幕之际,幸福艺+1公益项目发起人陈滢郦女士为“小掌柜”颁发公益证书。薄薄一纸证书却承载着厚重的意义,它是对孩子们奉献精神的认可,更是对社会向善力量的召唤。陈滢郦女士说:“公益无需惊天动地,细微之处亦能成就大爱;教育不止于课堂,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愿每一颗善意的种子,都能在春天发芽,终成庇佑世界的绿荫。” 孤独症儿童的世界或许寂静,但爱与理解能为其注入声响。当亲子携手播撒善意,当艺术消融偏见,当公益成为习惯,我们终将抵达一个更包容的社会。正如“幸福艺+1”的初心:以微光点亮微光,让幸福通过接力传递,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Tags:小掌柜,德育,课堂,绽放,幸福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