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 8* 将心比心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拮、寐”等6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把握主要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对诚信守信的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因为之前他们学过很多类似的文章,事件带给人的心理情感变化,对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情则是以往教材没有涉及到的。难度在于通过拼读人物的言语、动作和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从开始时的犹豫,到最后把汽车还给同事的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中彩”意味着什么? (侧重讲中彩的几率很低,中彩者是幸运的。) 2.板书课题《中彩那天》,指名同学读课题。强调“中”的读音。 3.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为什么“父亲”中彩,却神情严肃,高兴不起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 (预设难读的:拮据 梦寐以求 ) 2.把握主要内容。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个别练说,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明白叙事性的课文可以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同桌练说。 (4)小结。
(三)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 1.探究: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难呢?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
2.自读自悟,圈画有关词句。
3.交流汇报。 (1)抓相关词句,探寻“难”的原因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 ◆是留还是还?我们先来探寻留车的理由有哪些?
句子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重点品读“拮据”) 句子二: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重点品读“梦寐以求”)
◆指导朗读。
(2)扣重点词句,品析“难”的表现。 句子一:“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重点扣住描写神态的词:“神情严肃”) 句子二: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重点扣住描写动作的词: “赶”) 句子三: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重点扣住“擦”字,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抉择之难。)
(四)总结存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体会到了父亲面临道德难题的抉择之难。那么是什么让父亲作出还车的最后决定呢?下节课再探讨。
七、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道德难题 留 还 8* 将心比心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8* 将心比心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中彩”意味着什么? (侧重讲中彩的几率很低,中彩者是幸运的。) 2.板书课题《中彩那天》,指名同学读课题。强调“中”的读音。 3.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为什么“父亲”中彩,却神情严肃,高兴不起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 (预设难读的:拮据 梦寐以求 ) 2.把握主要内容。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个别练说,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明白叙事性的课文可以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同桌练说。 (4)小结。
(三)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 1.探究: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难呢?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
2.自读自悟,圈画有关词句。
3.交流汇报。 (1)抓相关词句,探寻“难”的原因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 ◆是留还是还?我们先来探寻留车的理由有哪些?
句子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重点品读“拮据”) 句子二: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重点品读“梦寐以求”)
◆指导朗读。
(2)扣重点词句,品析“难”的表现。 句子一:“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重点扣住描写神态的词:“神情严肃”) 句子二: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重点扣住描写动作的词: “赶”) 句子三: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重点扣住“擦”字,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抉择之难。)
(四)总结存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体会到了父亲面临道德难题的抉择之难。那么是什么让父亲作出还车的最后决定呢?下节课再探讨。
七、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道德难题 留 还 Tags: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方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