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冰桶挑战”到底挑战了什么?

日期:2014-10-29 12:00 阅读:
  暑假冰桶挑战进行的热火朝天,网络上有人曾评论说冰桶挑战标着现代中国公益进入了2.0时代。根据网上的数据,从七月底到八月中,ALS协会和全美的分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相比于2013同期112万美金的增长将近四倍。截止至八月二十日上午九点,twitter、instagrant和facebook这三大社交网站上共有79356人完成了挑战。所以无论是从大众普及率还是募捐金额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冰桶挑战试一次十分成功的公益挑战。
  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冰桶挑战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
  首先,冰桶挑战100%的利他主义?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前一阵子在微博上看到的小故事。佛罗里达州星巴克的一位客人突发奇想决定为下一位顾客买杯咖啡,然后下一位又决定给下下一个人买一杯……这样接力持续了十个多小时,378名顾客给不认识的人买了咖啡,但最后终结这个循环的人表示,推动大家继续下去的是罪恶感而不是慷慨。于是他给了店员100元小费终止了这个循环。转发这条微博的大V这样评论道:“其中的心理路程值得思考,第一位可能是在享受咖啡,触景联想,萌发爱心,产生创意,第二位开始就多样了,有被感动的,有觉得不必的,有被道德的……300多位实际上都是给自己买了咖啡,最后一位化神脱俗断然中止了这毫无意义的传递,升华了,但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生活中同样的事情也常常可见。”冰桶挑战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选项的优秀设计——冰桶和捐钱至少选择一个。其中不乏有变向的道德绑架,人们似乎没有拒绝参与的理由,这也使冰桶挑战最变成一种义务或者说是一种生硬的传递。
  其次,我想说的是,真正唤起人们的爱心,还需要几桶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者曾做个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街上公然发放“fuck the poor”(让穷人滚蛋)的传单,遭到了无数路人的指责和道德教育。次日,他们又在同一地点发放有关帮助穷人的传单,并号召路人捐出一点零钱给穷人,却是无人问津。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和冰桶挑战对比,是因为二者所共有的相似之处。让穷人滚蛋是站在道德的对立面的,没有一个人敢公然这样说,同样,也没有一个人会无故地从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他们同样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其原因在于,他们与众不同,所以才能吸引眼球。我想说的是,我们关注慈善并不应该是出于它的形式有趣新颖。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冰桶挑战,王思聪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渐冻人”,或者只是悄悄的捐出100万,ALS可能对我们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渐冻人不会因此而消失,他们依然在被遗忘的角落。与ALS协会今年收到捐款的现状相比,导致不同的原因在哪儿?是因为没有冰桶挑战吗?不完全是。最终的问题还是在大众自己身上。我们似乎对公益的设计者越加的苛刻,然而这种苛刻所创造出的所谓2.0的公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助长了人们更加不自觉地参与公益。下回一桶冰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公益的需求了,可能还会有沙桶之类的挑战,但是我想问的是,真正唤起人们的爱心,还需要几桶冰水?
  也许还会有下一个冰桶挑战,也许没有,但需要帮助的人却始终都在,也许“从我做起”才是公益对每个人的最大挑战吧。
Tags:挑战,冰桶,到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