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怎样帮助教师学会观课?

日期:2015-3-30 14:16 阅读:
    怎样帮助教师学会观课?
    小学数学省级课程专家 李红婷 何仲秋
    何仲秋:今年的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不仅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也受到小学校长、教研员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遍欢迎.
    李红婷:是的,大家的肯定,令人鼓舞!今年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采用网上磨课学习和磨课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双流程"服务实现了与教师教学实践和校本研究的"双对接".
    何仲秋:这样的研修方式让学员们开了眼界,学会了"磨课".
    李红婷:这的确是一种有效的研修方式.研修平台呈现出来的丰厚的专题学习资源,有利于学员在个体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拓展视域,提升境界;多样化的作业,吸引着学员自觉走进研修过程;对研修组的磨课要求,更是让学员们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基础上,及时得到消化、吸收,并创造性地付诸实施磨课活动.
    何仲秋:在研修过程中,怎样帮助学员学会观课,成为本次研修的焦点问题之一,期望您能谈谈您的看法.
    李红婷:观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观课,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观测点上处理是否合理、各教学要素及其关系处理是否妥当等.
    观课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及实施策略等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对执教者的教学行为的改进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参与观课教师的深度参与和对教学实践行为的深刻反思何仲秋: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观课活动,的确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促进执教教师的教学改进,并能有效地达成团组共同成长.
    在研修中推进观课活动,让学员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是观课观什么和从哪几个维度观课.
    李红婷:广义上来说,教学活动中的任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观测点.比如,可以从参与教学活动的要素来划分,选择"观学生"(如,状态、准备、倾听、自学、互助、尝试、达成)、"观教师"( 如,情绪、环节、活动、手段、机智、特色)、"观课程"(如,目标、重点、情境、内容、过程、方法、资源、反思、拓展)、"观文化"(如,愉悦、自主、合作、探究、质疑、反思、观念、精神)等.
    何仲秋: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有时不知道怎样选择具体的观测点.
    李红婷: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选择哪几个观课维度,主要取决于观课的目的.因而在观课时首先要弄清楚通过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带着问题去观课.
    如果学校为提高教师的基本教学规范,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而组织观课活动,可选择观"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有效达成"、"教学设计过程与实施效果"、"教学重点的选择与实现策略"、"情境创设及生成效果"、"学生学习态度及其转化""预设性与生成性关系的处理"等.
    如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而进行的好课例评选观课,就需要选择当前推进新课程的一些发展性指标来观课,以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如可从观察"师生在课堂上是否具有良好的生命状态"、"每个学生的个体潜能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是否在学生需要时教师能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否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文化"、"是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等.
    如果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而观课,就可以选择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微技能指标来观课,如"提问"、"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机制"等.
    何仲秋:看来观课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观测点,由于各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选择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不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改进的需求不同,观课目标及其维度的选择也就多种多样.
    李红婷:观课也需要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能匆忙上阵.观课前要充分与执教教师、备课组教师一起作观课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要明确观哪一节课、这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课程标准对这节课所在的章节是如何要求的、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多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设计方式、执教教师的设计思路、教与学的个性特点等,共同确定观课目标和具体观课指标,并制定必要的观课量表,确定观课程序等.
    何仲秋:教师们普遍感到困难的还表现在对观课结果的分析和应用方面.
    李红婷:观课过程是一个深入细致地观察、记录和加工过程.首先要进行观课分工,每位观课者都要明确自己的观课目的,观课的具体目标及其维度,熟悉观课流程,明确观课工具的使用等.其次要进行细致的观课记录活动(笔录、录音、录像),要及时捕捉有效信息进行记录,包括外显的和内蕴的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等.第三要对结果进行认真的研讨,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和提炼,在定性与定量分析基础上,写出观课分析报告,进而提出教学改进的思路和措施.就"观学生"而言,可观察教师提出问题的适切性和开放性,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深刻性,师生交互的有效性、层次性等.观课分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描述:1.有多少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过程;2.有多少学生达成了预期学习目标;3.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与程度;4.学生对核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及掌握程度;5.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满足的程度等.

Tags:怎样,帮助,教师,学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