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成器,破茧成蝶 青州市益都街道夏庄小学 时永超 《礼记.学记》中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没有经过打磨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磨练,就不会知道知识和道理. 记得在很多文章中读过一个故事:某座寺庙需要一尊佛像,佛祖派一名擅长雕刻的罗汉幻化成雕刻师,他从众多石料中挑选了一块质地上乘的石头开始雕琢,没想到的是他刚刚在石头上凿了几下,石头就痛喊:"疼死了,疼死了."雕刻师安慰石头:"不经过细致的雕琢,你就只能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可是雕刻师刚一动手,这块石头就哀求雕刻师饶过他,雕刻师无奈之下只好重新选择了另一块平凡无奇的石头来雕刻.虽然这块石头质地较差,但是它因为能被选中而感激不已,也对未来成为一尊精美的佛像充满期待,因此无论雕刻师在它的身上怎样切、磋、琢、磨,它都以坚强的毅力支撑下来.不久之后,它以庄严肃穆的佛像身份赫然屹立于庙堂之中,享受着人们的膜拜.而起初那块质地上乘却怕疼痛的石头则被迫成为铺路石,每天日晒雨淋,忍受着人们的踩踏,它向佛祖抱怨遭遇的不公平,佛祖微微一笑说:"那块石头质地确实不如你,但是它却能承受刀刻锉磨的历练,因此得到了如今的荣耀.而你既然不愿承受雕琢之苦,就只能得到现在的命运."同样,天资聪颖的孩子是一块璞玉,但是一样要用心雕琢,让他的品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遏制弥补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无价之宝.还是那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磨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以前把雕刻师称为石匠,老师称为教书匠."匠"在字典中的解释之一为"有手艺的人."我们这些教书匠没有石匠的心灵手巧,我们面对的也不是可以任由雕琢的石头.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条条跃动的思维,面对这些经常出其不意的小家伙们,我们该雕琢的是什么呢? 王春爱老师的文章中写过:"我们不在于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要把束缚孩子思维的壳子掰开."是呀,每个孩子已经有了既定的想法,我们强行灌输给孩子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不被接受的,那么何不试着把孩子现有的偏离正轨的茧剥开,让孩子继续着他们已有的正确的轨迹前进呢? 石匠琢玉成器,教书匠破茧成蝶. Tags:琢玉成器,破茧成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