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永远重于教书 淄博十中--李玉兰 通过校长培训班的学习,使我更加清晰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使命是"人的完成".这一观点正如康德所说:"人是目的".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也正是人本思想的体现,我们的教育必须从"教书"走向"育人". 我们都知道,学校工作必须遵守"德育为首,教学中心"的原则.德育为首这不是口号,应落实在行动上.厚德载物,做人要讲道德,厚德才能成人.蒙牛乳业的用人语录是:有德有才,必须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控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教书育人,育人是根本.学生的德行关乎民族的兴衰. 大家都见过这样的现象,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学生却不知自己需要什么,学什么专业,上什么大学,不知如何选择,很大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只是根据高考分数来确定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上下来,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考一个好的成绩,上一个好的大学,而将来的发展方向却没有考虑,有的家长和学生同样迷茫,这是育人的一种缺失.这样培养的学生上了大学,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何在,学习的动力有多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有多强,都必将影响到将来走向社会后的生活态度,他们将来会有多大的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等等.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该怎样育人,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学生的基本素养关乎国家的未来.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教育的目标要重视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成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而不仅仅是成绩;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接受;要重视学生的终身而不仅仅是当下.因为学生如果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与人交往会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控制情绪会是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能力却不了解自己会是个迷茫的人.因此,学校教育育人永远重于教书! 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日本教育有一句口号:"培养负责任的一代".所以在日本不仅是学校,还是家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日本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完成".这里的人格指三方面:学习能力,强健的体魄和丰富的灵魂.这很值得我们借鉴!教育担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无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但是,今天的学校德育,地位确在不断下降,学科教师逐渐放弃德育职能,这是极不应该的.说到底学校的教育服务,归根到底是道德服务.学校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体,教师的师德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具有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以身作则,这是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但是,从几何时,德育成了班主任的专利,各科任课教师袖手旁观.这是狭隘的德育观,学校应树立大教育理念,教师的双重职责"教书""育人"不能偏颇,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大写的"人",是教育的责任,是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教书育人永远是教师的两大任务. 当我们的学生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学校要让孩子天性有展现的空间,智慧有表达的机会,美德在学习中扎根,梦想在勤奋中实现,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突出育人,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树立育人永远重于教书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智慧、有美德的人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为学生的终生幸福打好人生的底色,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Tags:育人,永远,重于,教书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