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生命在这里轻舞飞扬 品德与生活(社会)研修专家团队 7月7日上午,小学品德与社会组全体成员齐聚我们的工作室,开始了紧张而又快乐的学科研修工作之旅. 首先,全体成员认真聆听了全国专家赵亚夫教授的精彩辅导.随后,品德与社会专家组组长马丽霞就研修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赵亚夫教授的讲话为我们的研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赵教授对品生、品社课诞生背景的简介,让我们了解了品生、品社课的发展历程,使我们对这两门学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1997年,品德课单独一个系列,每周一课时,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一门社会课. 品德课是1979年恢复的,思想品德的探索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很大变化. 1996年,所有的省市开了一门社会课,当时思品与社会两门课并存.在做该门课程的时候,争论很激烈,当时的初衷是代替品德课.国外没有思品课,他们是公民课、社会课,没有一个国家叫思想品德课.品生、品社所遇到的问题,依然不是我们这两门课本身的问题,而是课的本身不太符合儿童的身心的发展. 2000年开始,设计九年一贯制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陈至立部长听了课标组的汇报后提出:品生、品社许多内容跟品德有重复交叉,你们做一个论证,把两门课合并.2000年,这两门课停下来,开始论证,两者合并.所以2001年品生、品社的课标才产生,比其他学科晚了一年进入实验区. 二、赵教授介绍了品生、品社课与以前品德课的区别,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两门学科的定位. 品生、品社课,所有的品德教育都融在活动中,是活动型综合课.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堂操作都是与品德课程大不一样的. 2001年品生、品社课标构建方式与以前的品德课截然不同,理念、目标、内容变化很大. 2011年的课标修订无论是《品德与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变化都不大. 《品德与社会》是社会学、儿童心理学的,一定要依据文本,就是我们的课程标准.更多地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谈课程标准、谈课程.品生、品社是不同于品德教育的.我们用了这么长时间来改变,这件事是利国利民的.为什么从生活、社会角度来改变,是因为几十年的经历证明,我们的品德教育是有问题的.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是课程标准的问题. 李岚清指示:要在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品生、品社这两个课标是委托而不是招标,其他学科的课标不少是招标的.品生是生活课的课标原型,品社课标的原型是社会课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体现德育教育内容. 品社难的原因是有社会的底子,这两门课程是全新的,全面综合的.老师的抱怨、困惑都是正常的,这是一个才走过了10年的全新的、综合性的课程.理念也是全新的,从来没有过的. 综合课程体现在知识、方法、观念、目标、视野都是综合的,要综合地处理问题,如何体现综合?主张孩子要有问题意识.在品社课上,主要的学习方式有体验、自主学习、问题解决、探究等. 三、赵教授给所有专家团队成员提出了几点建议,让我们对高质量完成指导工作坚定了信心. 跟老师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比原来站得高一些.熟悉课标理念,关键点在于把脑子里的几条砸得非常实!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与我们脑子里的根本点进行对应. 《品德与社会》培训课程的六个模块还是有限定的,基于10年的课程改革. 第一是讲教学目标,用案例来支撑.靳玉斌、沈晓敏、高峡(自主学习)、赵鑫(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围绕教学推进的问题来进行的. 我们要在怎样落实课标上下功夫.从全国的角度来看的,和山东是有所不同的.要结合我们的情况,利用简报、作业题目等方式做以补充,以期跟山东的情况更加契合. 副组长马丽霞的讲话为研修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制定研修计划 为了保障研修的顺利进行,马老师带领团队成员集体讨论,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品德与社会研修计划.内容包括:本学科研修的目标和任务,各模块专题的学习引导及时间安排,学习流程和环节设计,作业设置与点评要求、区域分工,团队成员分工,简报制作分工,在线研讨时间安排等. 二、明确组织分工 1.第一副组长:马丽霞,负责学科组全面工作,简报主编. 2.第二副组长:李秀伟 负责简报的选编,简报副主编. 3. 每位团队成员各承担一个地市的教师研修指导工作,批阅点评学员作业,推荐优秀作业,及时回答学员问题,组织好在线研讨,编辑课程简报、做好研修工作总结等. 三、严格工作要求 1. 每人至少写一篇文章,选择自己专长的模块来写. 2.认真审阅模块作业,用心推荐好文章.每天按时推荐2-3篇,发给马老师、李秀伟.每天下午4点前,将所负责地市的经典文章推荐出来,每地市约3到4篇,及时发到我们学科组公共邮箱. 3. 及时上报新闻稿件,第一时间把我们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 每天6点前,将研修简报发布到平台. 四、严肃工作纪律 1.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确保研修工作顺利进行. 2. 严肃工作纪律.不以别的账号上网浏览,不能浏览自己地市的文章. 3. 有问题多请示、多汇报,拿不准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不要盲目发表评论意见. 最后,马老师希望大家: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到极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坚信,品德与社会组研修工作任务重、强度大、要求高,但我们携手并肩,一定会让我们品德与社会研修学员学有所获. 我们祝愿每一位品德学科教师,让我们的梦想在这里插上翅膀,让我们的生命在这里轻舞飞扬…… Tags:我们,生命,在这里,轻舞,飞扬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