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考"的姿态走进研修 --有感于《修己悟道》 烟台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燕 提到"思考",我们马上会想到《论语》中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还有爱因斯坦的:"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这样成为科学家的."相信您也早已耳熟能详.其实,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以思考的姿态做事,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学的领域.特别是看完张志勇副厅长的漫话随笔《修己悟道》,心中这个意念涌动得更加强烈. 立足第二次研修,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仅需要高涨的热情,全心全意的投入,更需要一种理性思考的坚守!刚刚读到张副厅长例举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时内心也是一紧:难道这就是优秀的作业?!没想到,张副厅长"教师参加学习、参加研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学习,在应然与实然之间架起一座变革的桥梁、路径或通道.像上面这位教师的作业能否起到这样的作用呢?"是啊,我们在认真思考如何完成研修作业之前,的确应该首先思考: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研修.专家的学识,理论的精髓,同仁的智慧难道只是让我们抄抄记记?只是被动的接受吗?让我们再来重温那个《父子骑驴》的故事: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着!"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小故事也有大道理:一个人要有主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要活在别人的舆论中,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思考要紧密联系实际,思考更应该根植于勇于实践.回首第一次研修,我们完成作业、相互点评、在线研讨、课例打磨,关注专家的引领,品味同伴的成果……在热火朝天的学习中,促进我们提高,帮助我们成长的除了外界的平台、氛围,更多的是我们在自主思考,而且让思考之光在你、我、他之间践行着真诚和谐的对话、传递、感染,时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种集思广益让我们真正领会"普惠"的深刻内涵. 李镇西老师也曾说:教师成长最重要的不是阅读和写作,教师毕竟不是作家,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实践和思考.他同样把思考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重要元素之一. 朋友们,让我们牢记张副厅长耐人寻味的叮嘱:我们的远程研修,必须彻底抛弃这种"图财害命"的学习方式,摒弃鹦鹉学舌、不入心脑的无效学习,坚持"修已"、"悟道".在专家面前、在优秀的同伴面前放空自己,不怕暴露自己的无知,不怕曝光自己的错误,在卓越与平庸、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对话中,触及自己的心灵、触及自己的思想、触及自己的实践,从而"悟"出自己应该坚持或追随的做人之道、教育之道、教学之道.让我们以思考的姿态走进研修,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共同描绘研修带给我们的美好天地! Tags:思考,姿态,走进,研修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