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要"下水" 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 李均鹏 "作文难"是学生的感觉,同样也是我们教师的感觉.教育家于北辰先生曾这样说:"小朋友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又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许多老师和家长在辅导孩子作文时都发现,孩子们本来口头叙述比较真实的感受,写在纸上变成了大话、空话甚至假话."审视一下我们的习作教学,看一看学生的文章,不管是城区学校还是乡镇学校,的确是难以避免"拷贝"之嫌.写活动,必有野炊;写人物,眼睛、鼻子、嘴巴,男女老少都是一个模样,小孩都是活泼可爱;写景,都是分春夏秋冬四季来写,有的学生写《我的学校》,这样写道:"各种各样的花争相开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苹果树……梨树……硕大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腰……"但是再看一看学校里根本就没有这些景物;写事情,必有让座位、推车子,过去的一篇《小木船》,曾"克隆"出多少的"文具盒"、"纸飞机"、"四驱车"……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就没有了兴趣,没有了信心,这其实就是"作文难"的症结所在. 当然,影响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知识基础、识字构词造句的能力、作文内容的新颖有趣、教师教学方法的引人入胜、社会家庭成员对其习作的肯定和鼓励等等.但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去分析原因,查找不足.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否跟上了课改的步伐,时代的发展,教学策略是否科学、合理、有效.但是在这里我想要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语文教师的写作素养也是影响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如果教师胸中无墨,学生又怎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呢?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时,是否想过自己写过没有,自己写文章的能力又怎么样?语文老师真得要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如美术老师,一边讲一边画;音乐老师,一边教一边试唱;体育老师,一边讲一边练习等等,语文老师应该向他们学习,经常动动笔,写好"下水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老师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最简单的原因是老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学生听不到老师谈写文章的体会,再好的方法也教不出好作文. 早在一九六一年,叶圣陶先生就倡导"教师下水".他说:"‘下水’是从游泳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由此可见,下水文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写作是教师工作的常态,更是一名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正所谓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写手生.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果经常不写作,将导致自己也无法写出像样的文章. 写作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越写越想写.在写的过程当中,收获一种快乐,快乐点燃激情,激情激励写作,这样你越写越快,越写越好.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搁置写作,我们要学生写作文,我们必须做出表率来. Tags:小学,语文教师,下水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