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责任与道义装进行囊 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姜春玲 "将责任与道义装进行囊,让我们携手开始一段研究之旅."--李秀伟 今天是研修的最后一天了.这次研修,自己担任品德学科的指导老师,也许因为这个学科参训学员的特殊性(多是学校领导或者老年教师),对这次研修,自己也是颇多感慨.愿与各位分享: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一棵很弱小的苗,我把它养成盛开着花朵的壮苗,而且遇到爱花者再送人.周而复始,不知疲倦.这就是我的爱好.因为我是让育花激励我育人的韧劲,从不放弃,从不言败."这是一位动过大手术、五十多岁的城港路研修组孙建秀老师随笔中的几句话. 我们常常将学生比喻成七八点钟的太阳、祖国的花朵,但却很少将养花与育人的关系形容得这么贴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但对孩子、对社会那颗博爱的心胸、对教育的痴迷却不由地让人肃然起敬. 我更不敢有丝毫地懈怠,对老师们的每一篇作业、每一位专家的视频都充满了敬畏,细细地看、慢慢地品.因为我能想象到对面的养花人为了学习养花经验是怎样用笨拙的指法敲击着键盘,也能想象到对面的养花人多么希望她的学生如花一般灿烂不虚度一生.我还能想象到,有这么一群即将退休的养花人,在如火的七月,是怎样面临着精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也许,他们写出的文章并不精彩,但是,他们依旧专注投入,依旧激情满怀、废寝忘食;也许,他们的一生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奉献,但是,他们不抛弃、不放弃,他们正用自己的行为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德高为师身正示范. "不在纠结中消失,就在纠结中升华." 是参加研修呢,还是去接孩子呢;是参加研修呢,还是回老家给老人过生日呢;是参加研修呢,还是……相信参与研修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纠结.研修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能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可是,家里年近古稀的老人一年才一个生日,所有的家人都到场就差我们一个,刚刚长大成人的孩子一年才两个假期……在研修和亲情面前,我们纠结着.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前者.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些镜头和身影,心里一直酸酸的. 研修,对老师们来说,是一种外在推力,老师们抓住机遇渴望在学习中变革自己.亲情,对老师们来说,是一种内在动力,安居方能乐业,乐业才能兴邦. 也许,因为去年家中老人的突然离世让我体味到人生的深不可测.我想说的是,为师,我们肩负着育人、兴国的使命;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承担着尽孝尽责的任务.研修固然重要,亲情也同样不能放弃.所有的矛盾总会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无论对研修,还是对亲情,只要我们想科学安排,有时候,辛苦我们一个,总会有办法做到一举两得.无论什么身份,都希望我们像金城研修组杨希军老师所言所行一样,让"纠结"在科学处理中"升华". "责任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 紧张、热烈的气氛让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身在其中,累却收获着、幸福着.因为,我们都知道,今天我们所做的努力,是为了为孩子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天我们所做的努力,"皆源自一个为师者对于学生的责任.为了他们的今天、明天,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实小组李爱敏)非常喜欢省品德专家团队的研修寄语,空闲时间,我常常细嚼慢品.这些寄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真情,催人奋进,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教育、为实现区域推进所作出的努力.正像李秀伟老师所说,让我们"将责任与道义装进行囊,让我们携手开始一段研究之旅."其实,何止研修,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装满了责任与道义? 为了心中的责任与道义,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Tags:责任,道义,装进,行囊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