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来惭愧,从教十年来从没郑重其事地规划过自己的事业,一腔热血遍地洒,率性而为的时候居多.这次的骨干教师培训,使我听到了很多对自己而言振聋发聩的声音,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规划.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我在听课中逐渐发现,有些教师讲课却体现不出新课改,如果还以传统的方式来讲语文课,必然会产生与新课改背道而驰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使语文新课改陷入困境.因此,现在的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新课改究竟改了些什么?下面结合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及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浅谈一下个人的拙见: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感觉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 仔细回顾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 ,十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同时,每一堂语文课都会留给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时上完一节课感觉特别轻松,学生和自己都在快乐中度过,甚至下课铃响了,学生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然而,有些课却留给我的是老牛拖破车的感觉.为什么每堂课会有不同的效果呢?为什么学生的反应在不同的课里差别那么大呢?我真应该细细反思一下,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增加新的动力.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让自己走进学生心里 "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有时尽管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能给学生信心,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只要我放下当老师的架子和小朋友一起讨论、猜测问题,他们就会觉得老师和他们是朋友,不在畏惧我了,思维也就更活跃了,我自己也发现只要我在课堂里脸一板,学生马上察言观色到了,他们也会马上正襟危坐,虽然课堂纪律是好了点,遗憾得是就再也听不到精彩的发言了,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2.让激励赞美走进课堂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在学校教育中,这种称赞和肯定实际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成功,都是值得肯定的.事实也是这样,一堂课里,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同学,如果老师舍不得表扬他们,那么,课堂里肯定不会有人敢于举手的;反之只要给予了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让自己的激情带动学生的热情,那么课堂45分钟,就会悄悄地在我身边快乐流走的. 3.让角色表演走进课堂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奇心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有时一堂成功课的教学和表演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如学习《威尼斯商人》时,我让学生自己挑选角色,上台演一演、比一比谁演得好.通过表演,学生既弄懂了故事情节,对课文中的一些可讲的词句也理解了,受到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这个做法对于篇幅很长的戏剧来说鲜果是非常好的.有人曾说:"课堂上宁可要深刻的部分,也不要平淡的全部".我认为,适当的进行课堂表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完全是有必要的.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有时用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改革,改传统观念,洗脑是关键;改教师角色,,转换是重点;改讲课方法,点拨是佳境;改教学过程,交往是手段;改学习方式,探究是途径;改课程评价,发展是根本.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明确这"六改",才能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Tags: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