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远程研修--教师教育信仰的"试金石"

日期:2015-2-10 08:59 阅读:
    远程研修--教师教育信仰的"试金石"
    远程研修新闻报道组
    信息交流与沟通的便捷性使得当下国内各类远程研修迅速发展.远程研修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它的顺畅实施得益于当下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往任何年代接触教育的人都不像现在的师生这样,能在一个如此广阔的平台上去触摸教育,感受教育.当然,机会与挑战并存,远程研修在向我们展示她独特魅力的同时也给我们设置了层层的考验.她要求我们细致的"研",谨慎的"修".
    研修,通俗的讲,是指相关工作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而进行的进一步学习.若要细分,研修包括"研"和"修","研"的意思是"细磨和深入地探求","修"意为"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的目的在于信仰,研修的目的则可以说是为了教育信仰.教育信仰对于人类社会,对于教育来讲,都是一股不可或缺的救赎力量.当今社会,信仰危机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问题,传道授业的"师者"同样如此.教师作为教育信仰的主体,远程研修将成为其是否具备教师信仰、教师信仰是否虔诚的"试金石".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是不是"真金",待走过远程研修之后便见分晓.
    一个教育工作人员在何种意义上才能被称之为"师",或者称之为一个什么样的"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从深层次上来讲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实践.在当今的教学制度之下,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把握,这对教师教学产生的积极意义是毋容置疑的,但这只是一种外在给予,只是一层"镀金".技术、技能、技巧都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这些是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具备的.而对于一个技术熟练的专家来说,技术、技巧已仅仅成为一种基本素养的存在,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界的专家,成为各学科的专家,在于他们对于教育的独特理解,也就是说他们有自己独立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或教育哲学,他们有"真金"的"内核",这个"内核"构成了专家教育行动的灵魂.纵观教育史,每一位大家所熟知的教育家都具有其诚挚的教育信仰.像古代的孔子、荀子,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都在教育界引领风骚.
    一个有信仰的教师,应该是乐于奉献,敢于自我牺牲的教师;一个有信仰的教师,应该是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道德法庭,敢于面对自己卑微的教师;一个有信仰的教师,应该是敢于面对自己的无知,敢于在平庸中不断追求的教师.从这一层面上来讲远程教育不仅仅是试金石,还是一个炼金炉.对于已经在教育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教师来说,远程研修更多的意义在于"试",而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远程研修在伊始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炼"--去粗取精.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的目的就在于此.它致力于培养有信仰的、有勇气的教师,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教育信念.远程研修之后,教育信仰的形成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每一个老师都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师成熟的标志,则是其对于远程研修的态度与感受.一个成熟的教师能更直接,更稳定,也更有效的从远程研修中汲取对于自身教育能力有帮助作用的元素.一个不成熟的教师在精神上表现为空虚、情感上表现为浮躁、价值观也有所畸变、对于新的教学观念麻木不仁,对教学本身也不存在兴趣.作为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育理性应该是清明的,教育情感应当是稳定的,教育意志应该是坚强的,同时能够对教育的做出理性判断,并且善于运用其理性判断去面对教育实践.对一个理性成熟的教师来说,他对教育价值的判断要能够和他的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能够机智地去处理在教育实践中所发生的可能事件;对成熟的教师来说,教育已经不再是一种生存和谋生的手段,而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价值的体现.对自身还待进步的老师来说,远程研修是对其教学生命的一次洗礼.
    众所周知,"教育"是件"苦差事",远程研修更是一次"苦行",只有那些在远程研修中心灵至诚的教师才能够苦中求乐,追求卓越,完成教育生涯中最完美的"转山".

Tags:远程,研修,教师教育,信仰,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