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心中有课程,明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指向

日期:2015-1-22 09:06 阅读:
    心中有课程,明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指向
    省思想品德课程团队专家  周家亮
    "干什么吆喝什么".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是如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课程,就是强调教师要全面地认识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知道思想品德课上要做什么,以切实明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指向,即教学活动要服从、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机实现活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内容与目标的统一、"三维"目标的统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无时不在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与《课程标准》2003年版相比更加全面、清晰,这一表述既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体现"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又强调是一门综合课程,明确指出它"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鲜明地体现思品课程的德育性.显而易见,这是将思想品德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规定.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主要特性,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理解认识好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这是教学的方向性和指向性要求.
    1. 思想性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既保证知识、观点上一定程度的深刻,更注重行为规范的教育,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引领学生发展,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性质,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思想品德课程的其他特性都是围绕着"思想性"产生的.
    (1)思想性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方向.思想品德课程在其思想性上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就是确立了课程的根本指导思想,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2)思想性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任务,即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力求促进学生个体品德发展与社会公民意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和具有社会公德与文明习惯的好公民,并且为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3)思想性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要关注初中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将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课程应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性与差异性,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推进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使学生在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体验、践行与反思中实现个体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
    2. 人文性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给以学生人文关怀,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关切《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人是有意识、有情感、有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使命之一.思想品德课要上得有文化味;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要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文化底蕴.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基础,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根基,良好的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思想文化传统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2)要立足于初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运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初中学生处于个体发展的青春期,还要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青春文化的气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3)要关注学生所关切的问题,力求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这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之所在.
    3.实践性要求思想品德课要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活动中进行教育《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做到知行统一,需要学生将思想认识付诸行动,并且自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需要借助于已有的个体生活经验,避免进行抽象、空洞的说教.加强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同时,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在发生变化,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一方面个体的生活经验不断扩展,另一方面,生活中又不断出现新的困扰和烦恼.实践性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形式与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生活的鲜活性、扩展性和复杂性.
    (2)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实现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相比教材学习和课堂活动而言,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更直接的、即时的感受生活,特别是生活的复杂性,思想品德的学习具有更强的情境性和真实感,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真实的体验,并且通过践行中的丰富体验,形成反思、深化认识,再更好的指导道德实践,从而真正实现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创设必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活动设计有情境、有问题,以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提高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过负责任的生活,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倡导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
    4. 综合性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增强整合意识,包括教育内容的整合、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过程方法与目标的整合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这就是说,综合的课程形态是思想品德课程构建方式,这种构建方式是以对生活本身的综合性、知识本身的综合性、以及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的理解为基础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因素,并融为一体,以在社会生活主题下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Tags:中有,课程,明了,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