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研修课标拓展视野

日期:2015-1-15 09:06 阅读:
    研修课标拓展视野
    思想品德课程团队
    今天上午,大家共同学习了专家提供的新课程标准资源--《我与国家和社会》.该报告详细分析了"我与国家和社会"的课程理解、学科认识、内容解读、教学策略和评价设计."我与国家和社会"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与国家和社会"有关内容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学习新课标,对于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今后如何更深刻地把握好这些课程内容,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观察、体验、分析和探究中真正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增强思想品德课鲜活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法"我与国家和社会"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对内容标准有一个全面、到位的理解.
    通过学习,从整体上把握"我与国家和社会"与"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新的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板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板块内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内容的逻辑关系更强.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确立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三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版块.每一内容版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课程标准界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容,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逻辑上更加科学合理、自然流畅.
    通过学习,我们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对学生进行"我与国家和社会"有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就教学策略上,专家强调了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案例的选取要典型,要精选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切合教学目标;要围绕解决问题这个中心;还应该有较强的思考性,具有一定的两难情境,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展示案例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案例的组织讨论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要具有实效性.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归纳.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提炼,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形成正确的观点.就国情教育的教学方法,专家指出,国情教育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因此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需要教师采用启发讲授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自我教育,是有效的方式;研究性学习也是国情教育常用的方式.
    老师们对今天专家报告学习的非常认真,认真完成并提交了自己的作业,就"我与国家和社会"有关内容的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就今天老师们提交的作业来看,质量不断提升,更加符合作业要求,这说明老师们研修的态度认真,潜心研究.
    德州的史小燕老师设计了符合要求的教学设计,最后,她告诉我们:
    本设计并没有按照九年级课本的原有内容进行构思,虽然担心会误解作业要求,但确实花费了大量心思.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只保留了两大部分,即"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常识的解读;"怎么做"----如何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且从青少年和国家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能力有限,这已经是我半天时间能做到了极限了.
    对此,思想品德课程团队深受感动,有这样的研修态度,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威海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如何进行国情教育:
    1.学期教学计划中渗透国情教育.教师应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双重目标,将国情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分解到各个单元的教学中,对全学期的国情教育内容、任务、重点及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通盘安排,使国情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到实处.
    2.导入新课时渗透国情教育.导入是一堂课的序幕和前奏,是学生精力最集中的黄金时刻,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以国情教育内容引入新课.
    3.原理例证中渗透国情教育.常常要通过举例来论证,教师要尽量引用有关国情教育方面的事例.
    胡晓辉老师提交的作业《最成功的国情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说明了要注重挖掘国情教育当中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德育因素:
    借助过去和现在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我爱你,中国》时,我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向学生展示了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业绩,并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这句话:"从汉代到明代初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一直领先,长达14个世纪以上."并让学生齐读,然后我用动情的语言给他们讲:咱们祖先领先世界长达"14个世纪",多么伟大!我们今天能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吗?我们能让老祖宗蒙羞吗?学生群情激昂地大喊:"不能!"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被激发出来.我趁热打铁地刺激他们:"日本的教育专家说中国这一代少年将来还不是日本人的对手,我们就甘拜下风吗?"他们震耳欲聋地呼喊:"不,我们要战胜他们!""那就要拿出精神来,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勤奋学习!"我告诉他们要以航天人为榜样,因为我们的航天团队奋力拼搏,时时研发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为国人带来几多欢乐.
    李芳老师运用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度高、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思想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且写出了质量较高的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旨在提高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让环保的理念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共同创造更加节能、更加洁净、更加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学生在参与调查、讨论、表达等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人要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道理,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养成了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看到水龙头没拧紧,主动上去拧一把,收拾卫生时将可回收的废纸、瓶子收集起来,上街购物时,不使用塑料袋等,我想这样一些小事情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我相信它将对我们学生一生的习惯养成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条件所限,本次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发挥更大的实效,我们一定会努力,用我们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用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连续几天来,不少地方降下大到暴雨,但老师们研修的激情未减,有的老师冒雨蹚着积水去研修,精神可嘉,令课程团队的专家们感动.但我们要提醒老师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健康.
    指导老师们非常辛苦,除了自己观看视频外,还要批改大量的的作业,同时向省课程团队推荐高质量的作业,还要制作班级简报,多方面对老师们进行指导.对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我们表示高度的赞叹!
    德州初中思想品德2班的张秀娟、杨茂水两位指导老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写下了《如何撰写优质研修作业》一文,从七个方面对老师们如何撰写作业进行了指导:
    1.带着目标上路--预习
    先浏览本模块的文本材料,对本模块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文本材料打印出来学习,"预习"后再有目的地观看专家视频.这样,一是容易与专家的观点共鸣,二是弥补初次不好理解的缺陷,三是及时用专家的观点对照自己的实践,从而有效避免了学习时慌乱,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2.有宽度才有厚度--探究
    通过观看视频和文本材料,初步把握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模块内容的深度理解,再研读课程资源中的拓展材料.因为拓展材料是视频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阅读这样材料,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我们对本模块核心内容的领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深我们本模块内容的内化.然后,学科组或区片教师之间进行共同交流和研讨,通过智慧的碰撞和观点的争鸣,进一步深化认识和理解.
    3.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明题
    深刻领会了模块内容的后,就可以着手完成本模块的作业.撰写作业前,首要的是明确本模块作业要求.从老师上交的作业情况看,不少老师的作业与要求不相符合.或许有老师是从网上国家团队专家提供的学习材料中查看了作业,事实上,为了提高研修的实效性,省课程专家结合我省的教学实际,进一步对作业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作业的发布通常在学科研修主页或者前一天的省课程简报上.因此,老师们每天早上首先要浏览课程简报,因为文不对题、自说自话的作业是无效的作业.
    4.采得百花方为蜜--构思
    在构思本模块的作业前,可以再次有针对地研读专家的观点,也可以到网上学习浏览他人优秀的作业,这些只是为了启发自己的思考,开阔自己的思路,拓展自己的视野.可以"参"但不可以"拷",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搬.
    5.走自己的路,耕自家的田--反思
    "立足实践反思,着眼行动改善"是研修的核心和主旨.正如张厅长说号召的要"借别人的火,煮自己的肉".研修的目的是改进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联系我们自己的实践,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说我们自己的话语,讲我们自己的案例,才会取得有实际的效果,得到真实的提高.尼采说"我的头脑,不是别人的跑马场",我们说,"自己的田地,不能种别人的庄稼."6.精雕细琢润佳作--完善
    作业初步完成后,务必再仔细审读,认真琢磨.从大处看,作业是否与专家的理论指导相吻合?是否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小处说,作业语句是否通顺?表述是否准确?是否又"笔"下误?当然,合适的排布,生动的形式也是需要考虑的.经过这样一番润色和修饰后,一篇优质的作业终于"问世"了.
    7."二次作业"成精品--深化
    作业上交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表示着万事大吉.全省同行的关注、指导教师的点评,省级专家的评价,抑或国家专家的观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这些来自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来说是最为宝贵的"作业资源".在充分理解这些建议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加以吸纳接受,而后进行深度思考,完成"二次作业".这样经过打磨的作业,才是更有价值,更为深刻,更加有效的.
    有这样的指导老师,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提高么?!
    可惜的是,仍有一部分老师没有理解作业的意图,尽管作业的质量很高,由于不符合作业要求没有被推荐.希望老师们认真阅读简报,不再出现劳而无功的现象.
    老师们,研修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是要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

Tags:研修,课标,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