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

日期:2014-8-27 09:08 阅读: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要求,指导各地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夯实以校为本的教师全员培训基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遴选项目区县与学校
  各省遴选教师培训工作基础好、信息技术条件具备的区县进行试点。区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实施或推荐学校参与的方式,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二)分级建立培训者队伍
  1.区县遴选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管理者、学科骨干培训者或教研员、校长等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县级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重点提升项目组织与指导能力。
  2.学校遴选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建立校级培训者队伍。区县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校级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指导能力。
  3.区县要加强对两级培训者队伍的管理与考评,实行动态调整,激发培训者工作积极性。
  (三)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
  1.培训机构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为各地开展校本研修提供线上与线下的专业支持与服务。
  2.项目区县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纳入县级培训规划,制定整体推进方案。组织县级培训者有效利用“教师工作坊”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管。定期组织跨校现场交流活动,展示成果,分享经验,不断提升研修质量与水平。
  3.项目校在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和县级培训者的指导下,由校级培训者依托网络研修社区,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三、研修内容
  (一)内容设计
  1.培训者培训。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者的不同角色,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重在提升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管理者区域性教师培训的规划与组织管理能力,学科骨干培训者或教研员“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线下跨校研修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研修资源的整合加工能力,校长校本研修的规划设计能力、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管理与评价能力,学校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校本研修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以及资源整合加工能力。
  2.网络研修。培训机构要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根据各地需求,确定研修主题,分阶段设计系列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应包括学习目标、专题内容、典型案例、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和成果要求等,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任务。
  3.区域研修。区县要制定本地项目实施方案,重点设计区域研修活动。县级学科培训者要在培训机构指导下,设计跨校的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组建跨校学习共同体,引领本学科教师开展研修。
  4.校本研修。项目校要结合培训机构和区县制定的研修计划,做好校本研修规划,制定学科组和个人研修计划。要结合本校实际,有效整合培训机构和区县提供的课程,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为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活动奠定基础。
  (二)资源提供
  1.培训机构须预设丰富适用的课程资源,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应围绕研修主题,聚焦共性需求,解决重难点问题。部分必修课程应参照MOOCs方式建设,进行碎片化加工,原则上每段课程不超过15分钟,以即时问题测评和作业互评监控学员学习过程,本类资源原则上不少于线上学时的四分之一。选修课程应聚焦课堂教学前沿问题、核心问题和焦点问题,有效整合典型案例,本类资源原则上不少于线上学时的2倍。
  2.区县要会同培训机构建立本地课程资源库,汇聚校本研修中生成的优质资源,重点建设典型课例和微课程。县级学科培训者要重点做好各校生成性资源的审核和推优工作,利用“教师工作坊”,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学习,原则上每个“教师工作坊”推送资源不少于20件。鼓励县级学科培训者在培训机构的支持下,围绕本地优质资源开发,设计行动研究课题,开展跨校协作研修活动。
  3.学校须整合校本研修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微课程等,建立校本资源库。要将代表性研修成果推荐至区县资源库。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培训机构制定学校推荐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要求,建立优质资源激励机制。
  四、网络研修社区功能
  网络研修社区要为每个参训学员开通“个人空间”,为每个专家和县级培训者建立“教师工作坊”,建立“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
  1.“个人空间”应具备自主选学、课程学习、计划制定、日志发布、进度反馈、互动交流、资源分享、行为记录和工具提供等基本功能。
  2.“教师工作坊”应具备成员管理、计划发布、资源推送、活动组织、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要提供资源建设、研讨交流、调查统计等协同研修工具。要确保“教师工作坊”之间互联互通,有效支持跨工作坊研修,实现信息共享。要支持自主或合作创建“教师工作坊”。
  3.“学校社区”应具备“个人空间”管理、资源汇聚、资源推送、活动组织、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要提供资源建设、研讨交流、调查统计等协同研修工具。
  4.“区域社区”应具备“教师工作坊”和“学校社区”管理、资源汇聚、资源推送、活动组织、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要提供支持跨校研修活动组织、调查统计等的工具。
  五、组织管理
  1.学校是校本研修组织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研修规划,完善项目组织体系,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健全评价考核机制,确保全体教师的日常研修落到实处。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支持研修工作开展。
  2.培训机构要组建专家团队、开发课程资源、提供研修平台,为各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负责县级培训者集中培训,在培训期间开展送教活动。会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项目组织管理、学员管理与评价等工作。
  3.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制定项目规划方案。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研修工作开展。做好项目校和培训者团队的遴选工作,负责校级培训者的集中培训。会同培训机构做好对本地“教师工作坊”的管理。会同培训机构做好对项目校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将各级培训者和学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登记培训学分。
  4.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培训组织管理工作,遴选项目区县,制定项目规划方案,将国家级培训项目纳入省级规划。对项目实施提供专项经费支持。会同培训机构做好项目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
  5.教育部负责国家级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评估等工作,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县级培训者集中培训和线上研修等。
Tags:研修,网络,校本,整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