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本良家住次丘镇高庄村——泉河畔一个美丽安静的小村庄。他,只有13岁,却用稚嫩的身躯撑起一个残破的家。 见到本良时,他正用两只小水桶从河里提水,浇灌堤坝上刚刚出土的棉花。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米,但需要上两个陡坡,一趟,两趟,……,几个来回下来,汗水已湿透本良的衣裳。趁他休息间隙,我们便和他聊了起来。原来,本良和奶奶相依为命。七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他乡;八岁时,父亲意外身亡,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去年冬天,爷爷也因肝癌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奶奶今年六十多岁,原本艰难的生活和接连失去亲人的打击,让这位老人疾病缠身,步履维艰。说这些话时,袁本良沉默了一会儿,眼泪润湿了眼眶。过了一会儿,本良又提起水桶,迈开步子,坚定地朝河边走去。一桶桶清澈的河水,伴随着一份希望、一份信念,一同混进泥土,汗水和灿烂的笑容重新回到这个十三岁男孩的脸上。 走进本良的家,本不宽敞的庭院却被一袋袋矿泉水瓶和饮料瓶占去了不少空间。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是本良和奶奶从河边捡来的。每天放学后,本良和奶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小河边捡拾钓鱼者丢弃的矿泉水瓶和饮料瓶,因为这是祖孙俩生活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生活的艰辛,让本良养成了节俭和精打细算的习惯。奶奶说:“本良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从不乱花钱,从不乱要东西!有时在学校吃午饭,别的孩子都要三块钱,本良两块钱就够了,省下一块再拿回家来”。 从河边干活回来,本良放下手中的东西,就帮奶奶干家务——扫地,摘菜,洗衣服,他样样在行。有时,奶奶回来晚一会儿,本良就把热乎乎的饭菜做好,等奶奶回来一起吃。他处处体谅奶奶,照顾奶奶,自己能做的,尽量不让奶奶做。有一次,邻居送来一些咸鸭蛋,本良看着流着红油的蛋黄,虽然想吃,但是忍着不吃。他知道这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奶奶年纪大了,更需要这些。虽然奶奶一再推辞,但本良还是把蛋黄送到奶奶嘴里。本良喜欢把学校里的开心事,第一时间告诉奶奶,让奶奶分享自己的快乐。他的懂事、坚强和乐观让奶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奶奶经常说“一看到本良这孩子,浑身都是劲儿,日子再难也要好好活着,看着自己的孙子长大成人”。 晚饭后,拾掇完家务,本良才拿出书包,做作业、复习、预习。一笔一划、一页一页、一本一本,没有参考书,没有辅导老师,更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只有慈祥的奶奶和一盏明亮的台灯。 每到周末、节假日或农忙时,本良就帮着奶奶下地干活。春天,给庄稼施肥,散发着“粪香”的农家肥掩盖不住他灿烂的笑容;夏初,烈日炎炎,烦人的聒噪声阻挡不了他拔草的步伐;秋天,袁本良更忙,小小的他要帮奶奶把沉甸甸的玉米运回家,皎洁的月光下祖孙二人有说有笑的剥着玉米,享受着丰收的快乐。十三岁的他已经成了奶奶得力的小帮手。虽然和奶奶相依为命,但是他对未来生活却充满了信心和向往! 在老师眼里,本良勤奋学习,热爱劳动,活泼开朗,是老师的好帮手、好学生。在同学们眼里,本良阳光向上,乐于助人,是大家的主心骨、好伙伴。小学期间,他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名,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2013年9月,本良以全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次丘镇第一中学。入校后,每次考试他总保持级部第一名。 本良告诉我们:家里干不了的农活,有邻居叔叔伯伯们照顾着。学校还专门为他免去了全部费用。现在的生活虽然有些清苦,但是有奶奶的照料,老师的关怀,同学的体贴,自己也很知足。现在自己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好好孝敬奶奶,做奶奶结实的手杖。等将来学业事业有成了,好回报那些帮助过、关怀过自己的人! Tags:2014年,最美,孝心,少年,袁本良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