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禧龙今年14岁,是北京市育鸿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家住海淀区吴家村路十号院13号楼1203室。 张禧龙生活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家中有87岁的爷爷、姑姑、爸爸和他本人。在他不到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了婚,他随爸爸一起生活,爸爸是一个视力低下的重残无业人员,享受政府低保待遇。爷爷退休前是老工人,工资不高。姑姑一直未婚,也无固定收入,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张禧龙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乐观向上、发奋进取的生活态度。在社区,居委会每次组织的活动张禧龙都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日、新年为孤寡老人送福字、寒暑假活动等等,都有张禧龙的身影;在学校,他也是一个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的好学生。他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他经常和同学们一道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公益劳动,用自己的点滴行动,为文明创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带动下,班里热爱集体的学生越来越多,树立了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2013年秋的一天,生活中的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爸爸在卫生间突然倒在地下,幸好家人及时将爸爸送到医院。经查,父亲被确诊为脑梗塞,偏瘫、语言不清、大小便不能自理。在父亲重病住院其间,巨大的医疗费用和家庭开销要由87岁的爷爷主要承担。姑姑跑前跑后、忙里忙外,憔悴疲惫的面容使姑姑显得苍老了许多。 脑梗的治疗目前尚无手到病除的良方,它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如何能延缓脑梗塞病情的漫延,爷爷和姑姑急的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面对重压,87岁的爷爷急的病倒了, 他若大的年纪还要承受这些,所有的一切让14岁的张禧龙心急如焚,突如其来的二次打击,较之以前的他,张禧龙变得沉默了。 幸运的是由于爸爸的病抢救及时,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爸爸的肢体活动有了一定恢复,但同时还有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困扰着这个家庭,那就是经济上的重负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节省一些医疗费,他们选择了出院回家由家人帮助父亲做康复训练。医院治疗期间,禧龙总是认真观察,细心领会,还不时的问康复训练师问题,努力将康复训练的技能掌握的更全面更科学。 父亲回家后,给他做肢体康复的道路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张禧龙放了学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照顾生病的爷爷和需要康复的爸爸。每天张禧龙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爸爸的四肢做拉伸运动,这样一上一下反复地做把张禧龙累得满身冒汗。下午放学后回到家在姑姑的帮助下,帮着爸爸翻身,晚上他怕自己贪睡,临睡前还要叮嘱爸爸要起夜赶紧叫醒他。由于长期卧床,爸爸的大小便成为难题,靠他自己怎么也解不下来,做为儿子,张禧龙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帮助捧排便、用温热水给爸爸洗脸洗脚、给爸爸做按摩、扶着爸爸艰难地练习行走,给爸爸喂水、喂饭。 “天道酬勤”,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爸爸的病情有了好转,在张禧龙的搀扶下,爸爸能一步一挪地进行康复训练了,从开始的5、6分钟,到后来的10几分钟,爸爸的病情有了喜人的好转,这让张禧龙很幸福、很充实,也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懂事了、有用了。 “家贫出孝子、子孝父心安”,勇敢、乐观、自立、自强,勇挑生活重担,没有抱怨、没有厌烦、没有放弃,面对这个贫困的家庭,他学会更多的是担当。 张禧龙同学热爱祖国、自立自强、孝老爱亲、奋发向上、勇于担当,是千千万万个孝心少年的典范,是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 Tags:2014年,最美,孝心,少年,张禧龙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