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4* 麦哨ppt课件和教学设计

日期:2017-2-9 09:47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24* 麦哨ppt课件和教学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形象和生动的特点,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学情分析 评论

《麦哨》是一篇散文佳作,作者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严整而富有结构之美的手法展现了麦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更塑造了乡村孩子们活泼而美好的人物形象。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对这片热土的挚爱,对乡野孩童的喜欢。教学本课,立足于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感知,着眼于对优美文字的赏析,从而在读中悟,在感受中品。而由于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还要真正给学生“放权“,大胆放手,让学生放飞思绪,打开心灵去感受文本的美,再以情化境,触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想象空间,从而读好、读美本课。

3重点难点 评论

1.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2.感知文章整体结构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美读课文,生发向往之情,感受文章意境。

4.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麦哨》 评论

 教学铺垫(2分钟)

齐诵古诗《乡村四月》《村居》,创设学习氛围。
交流在郊游活动中,自己的感受,为走近乡村生活做出铺垫。


活动一   初读文本,检测预习,整体感知(5分钟)

导入:出示麦哨图片,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检测预习,词语认读和积累:

出示一组多音字:和着、一声应、剥开(提示学生,读准课文中看似熟悉的多音字)

出示一组动词:擎着、抽出、嚼嚼、吮吮、直沁肺腑

出示一组颜色的词:鹅黄嫩绿、金黄、雪白、黑白相间、浅黄

相机指导:“擎着”结合字形进行字义的揣摩

总结词语积累的方法,分类积累

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活动:畅谈课文主要内容,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初步感知。

教师总结:课文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快乐、景色的优美。

活动二  感悟文本整体构思,揣摩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精妙(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乡村孩子们的哪些活动让你觉得很快乐?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在文段旁边。

2.学生交流自己畅读文本后的感想,交流自己认为乡村孩子最快乐的事?

3.感受吹麦哨的快乐,体会首尾呼应的严整结构

教师点拨:课文总共8段,其中4段都在写吹麦哨,看来这的确是一件妙趣横生的事,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这4段,说说哪里让你觉得很有趣?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标点都行。

学生再读,品味描写麦哨的相关文段有哪些妙处

从标点方面说:首尾的两个省略号,形象的表现出麦哨悠远的声响。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吹”麦哨,体会省略号中除了拟声词的省略外,更蕴藏着乡村孩子无尽的快乐,用的妙。

从词语方面说:“一声呼,一声应”是一对反义词,都活灵活现的表现出麦哨声音的特点,呼与应,像在讲故事,像在说秘密,像在说暗号,很有趣。“此起彼落、欢快、柔美”都是有画面感,带给人无尽想象的雅词,因此让学生充分想象乡下孩子置身麦田那份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这种自由的快乐中,体味麦哨的韵律,感受这些雅词的妙处。

从语句方面说:开篇和结尾都在描写这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这不是内容重复了吗?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可以使主题“麦哨”留给我们的印象更加深刻,让有如麦哨声的一呼一应更加传神真切,作为一篇散文,这样首尾呼应的写法更使文章意味深长。

渐入佳境,体会描写采、吃茅茅针的相关文段有哪些妙处

教师追问:还有哪些活动,让乡村孩子觉得很快乐?(采、吃茅茅针)

放声读读,有共鸣的地方要绘声绘色的读,还可以演一演。

学生活动。

师生对话: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品尝茅茅针的快乐呢?

关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每一个动作都在快乐中定格,作者正是把每一个动作都写的这样详细,才让我们也身临其境般,和乡下孩子一同感受这份快乐。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串带着欢快的动作描写吧。

6,体会写法,感悟详略得当的妙处

教师质疑:文章仅仅只写了吹麦哨、吃茅茅针吗?

师生交流:还有摔跤啊、竖蜻蜓啊等等。可是为什么没有写的很详细呢?难道说,这些活动不快乐,没有趣味吗?

引导学生体会:因为吹麦哨、吃茅茅针最能代表乡村生活,所以作者才要详细来写。而竖蜻蜓、摔跤等等,则一笔带过。

教师总结:把最有乡村特点的事物工笔细描不吝笔墨,让我们仿佛也走进乡下生活,尝到了乡下孩子的种种快乐,这种详略有别,风味十足的写作方法,也仿佛是一首忽高忽低,错落有致的麦哨之歌。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巧妙的去抓人眼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再来看看,文章还有哪些片段这样浓墨重彩的呈现给我们呢?

活动三:精读、品味文段 学习表达方式 积累语言 (23分钟)

1.师生交流:第5自然段写的很详细。

教师点拨:既然作者写的这样详细,说明这一段一定有着动人心弦的地方,一起品一品吧。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呢?

生反馈:田野的美。

师追问:你觉得田野有哪些美丽之处呢?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2.生畅谈感受,激发学生交流对文章最真实、直白的感受。

(如:颜色很多很美、植物很多、麦田很美)

体会田野的美,学习表达方式

颜色的美,体会描写颜色的妙词:这一段里写到了田野有很多的颜色,例如:鹅黄嫩绿、金黄、雪白、黑白相间……(教师板书这些描写颜色的词)

教师相机指导解读这些描写颜色的形容词的妙处:(第一层次)鹅黄?嫩绿?也就是黄色和绿色吧,那我们说,改成黄色和绿色,行不行?

生:不行,黄色、绿色都是名词,而鹅黄嫩绿、金黄,这都是形容词,形容词更生动、更形象。

(第二层次)这么多颜色绽放在田野里,挤到我们的视线中,想象一下,此时的田野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五彩斑斓、五彩缤纷……)看看田野的风光(师出示图片)带着美丽的想象,读读相关的句子。

植物生机勃勃的美,体会修辞手法之美:田野里有很多农作物,有油菜花、萝卜花、蚕豆花、麦子,一派生机勃勃。要是一大片就只有麦田或者别的什么植物,就没有那么美丽了。再来品一品,这样多的植物扎根田野,作者是怎样把它们的姿态、生长情况都写的那么具体,那么生动形象的呢?

生:作者用上了一些修辞手法。

师:你发现了作者把文章写的优美,有这些法宝。(有比喻、拟人、排比。)

师:比喻句是哪几句?

生: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麦芒,像线条,麦穗儿像音符,怎么会像音符呢?难道说麦穗儿也能唱歌吗?(观看图片)

生:畅谈感受,风吹麦浪时就仿佛麦穗唱起了歌。

师点拨:(的确有一首歌,就叫做《风吹麦浪》)静态的风景,被作者一个画龙点睛的比喻句写活了。这样的比喻句,咱们还学过不少呢,读读回顾一下。(出示《荷花》《燕子》中的比喻句)

拓展:你还能说这样的比喻句吗?(生试着说)

师:还有什么修辞手法用的精妙?

生:这个排比句也用的很好。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生:感觉读起来非常美。

生:一下子写出了这么多的植物。

师:老师跟你也有同感,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一首优美的小诗,老师要让这段精彩的排比句流动起来,化为一首田园的诗,你来看——(把文字进行处理,变成一首诗,如:金黄的油菜花谢了

结出了密密的嫩荚

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

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

……

畅读、美读这诗一样的文字,体会排比句的妙处和韵味吧。

拓展训练: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语言优美动人的小诗,你能把它改编成一个排比句吗?

学生练习。

教师总结,指导背诵积累: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能把田野写的这样美了吗?(描写颜色的形容词美、修辞手法运用的精妙、诗一样的语言美)让我们把这幅田园画卷,永远珍藏在自己心中吧,试着抄一抄,背一背这一段,把这些妙词佳句,珍藏于心。

学生活动。

总结:交流这节课你的收获

生:从文本内容上,了解了吃茅茅针是怎么回事,吹麦哨是怎么回事

从写作方法上,了解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从表达方式上,体会了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

听,又是什么声响,在田野里掠过呢?

生:呜卟,呜卟……

师:我们满载学习的收获,吹响欢快、柔美的麦哨。就让这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的很远很远……


Tags:麦哨,ppt,课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