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 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四年级的同学各个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好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非常贪玩,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不好,致使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 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 生:《忆江南》 师:能背嗎 生:能 师:《忆江南》预备起 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张志和写的《渔歌子》。 1.师:来看大屏幕,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词句。不会的字多读几遍。好,开始。。。 生读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古诗 2.师:这些词会读吗?(ppt:西塞山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 生:会读 师:自己读一遍 师::谁来领读AB 师:里面有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 生:塞 师: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什么? PPT出示塞 师:有谁知道箬笠是什么? 生:就是帽子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生:查字典、查资料 师:是啊,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就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查资料的方法来帮助 我们理解 师:来看图,箬笠就是像这样的用竹叶编成可以防雨的帽子 师:我们再来看看蓑衣,蓑衣啊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雨衣。 师:你知道这里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回家 师:是啊,词中的渔夫便是词人张志和,可是这里的不须归仅仅是指的不回家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结合背景资料来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师: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ppt出示背景资料) 师:所以,这里的“不须归”除了指不回之外,还指不回朝廷。 师: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叫《和答弟志和渔夫歌》(ppt:出示这首词)劝弟弟回家。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请生回答。 师: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 师: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音乐响起] (ppt在次出现渔歌子) 师: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其实古诗当中描写垂钓的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小儿垂钓》《江雪》) 生齐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首呢? 师:同学们,中华古典诗词需要我们加以传承,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多读多背。 Tags:渔歌,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