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板书设计及意图,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忆江南》,走进《渔歌子》。 1、出示《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 2、这是我们学过的第一首词,谁知道有关词的知识呢? (《忆江南》词牌名,词有长短句,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词还可以唱呢。) 3、今天我们要吟诵的《渔歌子》,又是一首词。(板书课题)注意“渔”字有三点水,渔翁的渔。请生读题,读准“子”第三声。 4、出示课件:《渔歌子》是词牌名,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猜这首词写了什么?(垂钓者所唱的渔歌。) 二、初读词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整首词读正确、读流畅。 2、出示课件:西塞山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这儿有几个词,谁来读? 3、交流: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蓑衣见过吗?干什么用的?(图片出示)看,就是头上戴的帽子。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是用草、棕编的,都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其实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是一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3、出示课件:古人吟诗诵词喜欢击掌打节拍,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师示范、生拍手读。 4、古人,还喜欢踏歌,就是用脚来打拍子。你的脚准备好了吗?预备,起 5、现在我们来手舞足蹈,可以站起来击掌踏歌。。 6、古人读词还讲求韵味儿。最后一句“不——须——归——”三个字拉长一些。师用手示范指导 三、词中画 1. 读了这么多遍了,小组内交流 合作学习: 动笔划划,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说一说,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交流: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2、老师的黑板就是一个画框,如果这就是一张画纸,我们来把这九种景物板书出来,尽量使它看上去像一幅画。 1)比如说:鳜鱼,是游在水里的,所以我把它写在画面的最下方。 2)西塞山在画框的上面 3)如果我在这个位置写上蓑衣的话,你觉得箬笠该写在哪边?(为什么?)蓑衣穿在身上,箬笠定戴在 “头上” 4)桃花流水写在哪好? 5)西塞山前还有什么? 6)斜风细雨要写在哪才像幅画呢,又该写成什么样呢?构思还巧妙吧! 3、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4、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 (流水声、鸟鸣声、鱼儿戏水的声音……桃花的清香,风里带着草味儿) 5.(音乐课件)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这画面。 学生写话。 6、交流:我看到…… ★站在西塞山脚下,我看到一群白鹭悠闲地飞着,发出欢乐的叫声。桃花声了,粉红的一大片,倒映在水中,仿佛水也变红了。鸟儿在枝头欢快地跳跃着、唱着歌儿,一位老渔翁穿着绿蓑衣,戴着青箬笠,在溪上钓鱼。 ★走在小桥上,只看见白鹭在苍翠的西塞山前慢悠悠地飞着,发出悦耳的歌声。溪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向远方。吸一口气,还能闻到桃花淡淡的清香。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蒙蒙的细雨飘在身上,凉凉的,真舒服。老渔翁就这样静静地垂钓。 7.雨丝细细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大地全笼着一层轻纱。此景此情,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 四、画中情 1、孩子们,当你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你愿意归去吗?作者张志和愿意归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3、那渔翁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 (除了景色美外,张志和想多钓一些鳜鱼回家。) 4、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张志和钓鱼常常不挂鱼饵! 他不挂鱼饵能钓到鱼儿吗?这让我们想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钓到了周文王,那张志和在这儿钓到了什么?(悠闲自在) 张志和到底想钓什么呢?将来同学们有了更多的知识,也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5谁来读一读这两行词,让我们感受渔翁的悠闲自在。(课件出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 “不须归”三个字稍慢一点,不急着回家,谁再来读? 2)这是一个不想归的渔翁,还有想读的吗? 3)真是个悠闲自在的渔翁,来,咱们一起来感受他的悠闲自在。 6、你就是张志和的知音啦!来,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读这首诗。 能不能再陶醉一点?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课件播放音乐) 师:太美了,你们把我带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看来,边读边想像画面是一种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五、“钓”中情 1、其实,张志和不想归去还另有原因呢?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走近张志和(课件出示) 张志和简介:张志和,原名张龟龄,唐朝著名诗人和词人,十六岁考上太学,深受皇帝唐肃宗赏识和重用,被赐名“志和”。后来因小事被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唐肃宗曾多次去寻找他,都没有找到。 2、看到张志和不愿意归来,他的哥哥张松龄还写了一首词。(课件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这是哥哥写给弟弟张志和的一首词,谁来读读题目? 学生读题目, 3、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你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词, 你是从哪儿知道哥哥叫弟弟回家的? 4、那老师来当哥哥,你们当弟弟张志和,我用词来问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 1)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贤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3)狂风浪起且须还。 4)且须还哪! 5)弟弟啊,为何不归? 我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六:课堂延伸,魅力《渔歌子》。 1、欣赏《渔歌子》书画。 此词一出即被中国的诗人奉为词宗。这首词创作后不久流传到日本,当时日本天皇、皇亲国戚、学者名流争相仿效渔歌子,从此日本人开始学着填词。可见我们中国的诗词多么有魅力呀! 一曲渔歌子,一幅忘归图,千古垂钓情,人们一直在追寻。(课件示画面、音乐)画家用画笔描绘,书法家用书法诠释。 2、(播放课件)古词新唱,学唱《渔歌子》。 你们看:音乐家为它配上了新的曲子呢,想不想听老师唱一唱。大家也跟着唱哦! 3、其实我们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调子来唱。下课。 附板书设计: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 白鹭 斜风细雨 箬笠 蓑 衣 桃花流水 鳜鱼 Tags:渔歌,板书,设计,意图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