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课件和教学目标,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认读一个多音字“塞”和四个生字“鹭”、“箬”、“笠”、“蓑”,会规范书写“塞”“笠”“鹭”。 2、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且层层深入的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整体感知诗歌。 3、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发挥想象,紧扣“不须归”,在诵读与品味中,体会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层层感受诗人“不想归”、“不能归”、“何须归”三重情感境界。 2学情分析 评论《渔歌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和三首古诗词,学生能够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是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全诗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学习这首词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情感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所以,教学中,我在充分把握学生阶段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发挥想象,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以及读、思、悟、说、写等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体会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层层感受诗人“不想归”、“不能归”、“何须归”三重情感境界。 3重点难点 评论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发挥想象,紧扣“不须归”,在诵读与品味中,体会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层层感受诗人“不想归”、“不能归”、“何须归”三重情感境界。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评论在课前五分钟互动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渔歌子 唐 张志和)。生齐读课题。 活动2【活动】初读感知 评论教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渔歌子》。注意听清楚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一个多音字和四个生字,争取把它们念准确,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争取念出它的节奏来,明白吗?好,开始读。生放声自由读词。 (一)一读,读准字音 1、师:谁来读读《渔歌子》?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这位同学是否读准了其中一个多音字和四个生字的字音? 2、指一生读,师根据实际评(明确生是否读准了多音字“塞”和生字“鹭”、“箬”、“笠”、“蓑”)。 3、重点引导学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并出示“箬笠”“蓑衣”图片,让生跨越时空了解“箬笠”“蓑衣”。 4、要求生在课堂作业纸上书写“塞”“笠”“鹭”(课件出示范字),重点指导“鹭”的书写。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堂作业纸认真书写三个生字。写的时候,坐姿要端正,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尽量写得美观。请看老师写“鹭”字。“鹭”为上下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写紧凑,上边的“路”要写扁,下边的“鸟”的撇插到“路”的中间写,最后一横要靠左一些,不要与折相连。下面请同学们参照屏幕上的正楷字练习书写。 (二)二读,读出节奏 师再指一生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他读的过程中词句间是怎样停顿的?是否读得有节奏? 4、生说(预设说:在“白鹭飞”的前面停顿)。师请该生读一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5、师:很好!那么你有没有发现,“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时候他在什么地方停顿了一下? 6、生说(预设说:在“鳜鱼肥”的前面)。师:很好,你再读一读这句诗。 7:师:很好!就这样读!这叫读得有板有眼!来,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词。预备,读!(师读后,生再读) 三读,读出味道 (过渡)师:读古代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准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比如:第一句最后三个字,如果我这样读,你看有没有飞的感觉?(师读:白鹭飞,故意读得枯燥乏味)有“白鹭飞”的感觉吗?(生:没有)再听,注意听,如果我这样读(师读:白鹭飞,读出舒缓的节奏以及白鹭飞的感觉),有感觉吗?(生表示有) 6、师:咱们再一起来读《渔歌子》,读出自己的感觉和味道! 7、师:很好!《渔歌子》这首词,读到现在为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和印象?谁来说一说。 8、指名说(2-3个)(预设生说:景色很美、舍不得离去等) 9、师:沉醉于美丽的江南春景,舍不得回去。对,就是这种感觉。来,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再读《渔歌子》! 10、生齐读。 活动3【活动】细读品味 评论(一)明诗意、入诗境 1、(过渡)师: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啊,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板书:不须归)请大家默读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看一看书上的插图,再仔仔细细看一看书上的注解。然后,把整首词联系在一起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告诉我们什么? 2、生默读课文。 3、师: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对这首词的大意你是否读懂了。注意听,第一个问题:“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你可以参考屏幕上“须”的三种解释,说说你的理解。(出示“须”的几种释义:①须要;②等待,等到;③泛指胡须。) 4、生回答(预设回答:不等着回去、不需要回去、不必回去等),教师根据实际点评。 4、师:“不须归”,不想归、不能归、不必归。现在,我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诗人为什么不须归呢?(板书:?) 5、生回答(预设回答:他想看西塞山前的美景、他想看白鹭飞翔、他想看鲜美的鳜鱼、他想看盛开的桃花、他想钓鱼、他想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他想远离烦恼、他想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6、师:很好,孩子们道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打开心门,发挥想象,伴随优美的音乐,去看、去听、去闻、去感受! 7、师播放背景音乐,师相机朗读《渔歌子》。 5、师:你看到了什么?(指数生说)你听到了什么?(指数生说)你闻到了什么?(指数生说)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指数生说)(生结合词作,发挥想象,自由说,对能够说出想象中的景物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悟诗情,咏不归 ◆一咏——不想归 1、(过渡)师:孩子,你看到了雨中青山如黛,你想归吗?(指一生答,预设答:不想)你看到空中白鹭翻飞,你想归吗?(指一生答,预设答:不想)你看到两岸桃花灼灼,你想归吗?(指一生答,预设答:不想)你看到江中鳜鱼溯流而上,你想归吗?(指一生答,预设答:不想)你听到了鸟鸣鱼跃,你想归吗?(指一生答,预设答:不想)你闻到了草甜花香,你想归吗?(指一生答,预设答:不想)孩子们,沉醉于这美丽的江南春景当中,你们想归吗?(预设生齐答:不想归) 2、师:那就让我们把这种“不想归”的心情带入词中,一起再读《渔歌子》。 3、生读:西塞山前——(师引读:不须归) 生续读:桃花流水——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咏——不能归 师:不须归啊,不须归,那位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画中人他又为什么不须归呢?(出示课文插图) 4、生答师提示从词中的一个字上找答案。(预设生答:肥) 5、师:是啊,春江水涨,正是鳜鱼肥美的时候。那渔翁为什么“斜风细雨”中还在钓鱼呢?他不怕细雨沾湿衣裳吗? 6、生答(预设:从“青箬笠,绿蓑衣”中获知渔翁做好了钓鱼的准备)。 7、师:是啊,轻轻的风夹带着柔柔的雨丝迎面吹来,这位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江中垂钓,那肥美的鳜鱼还没有上钩呢,他怎么能轻易就回去呢!孩子们,带着这种“不能归”感受读出渔翁的心情吧!《渔歌子》—— 8、生读: 西塞山前白鹭飞——(师接读)不须归 桃花流水鳜鱼肥——(师接读)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咏——何须归 1、(过渡)师:不须归啊,不须归,画中的渔翁不就是诗人张志和吗?张志和,你又为何不须归呢?春江水涨,烟雨迷蒙,你也沉醉于美丽的江南春景,不想归吗?你也在等待那肥美的鳜鱼上钩,不能归吗?或者,或者…… 2、出示:柳宗元的《渔翁》诗句,随即背景音乐响起。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唐]柳宗元《渔翁》 3、师朗读《渔翁》并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情景和画面: 夜幕降临,渔翁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夜宿西山脚下。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渔翁便汲取清泉,燃起青竹,煮水做饭。晨雾渐渐消散,旭日渐渐东升,转眼却不见了渔翁的身影。忽然,一声木橹的轻响,闻声望去,渔翁在青山绿水之间若隐若现。 4、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若是诗人张志和,你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你会想什么?你又会做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发挥你的想象,将它们写下来吧! 5、生在背景音乐中自由练笔。 6、师请数生说:你在想什么?你在做什么? 7、师一一出示诗句并引读 师:此情此境,李白也曾经这样写到(引导生读)——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张志和也曾经这样写到(引导生读)——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李煜也曾经这样写到(引导生读)——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8、师:我呀,我张志和就是天地一白鹭,水中一游鱼,山间一草木,我以“太虚为庐,日月为烛”,沐浴着斜风细雨,宛若神仙,尽享自由,我又何须归呢!(板书:将“不”改为“何”,将“?”改为“!”),《渔歌子》(生齐读)—— Tags:渔歌,ppt,课件,教学,目标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