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1.认识 “塞、箬、笠、蓑”4个生字,会写“塞、鹭、笠”3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箬笠、蓑衣、不须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的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画意词情,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4.感受中华古诗词之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渔歌子》一词色彩优美,动静结合,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教学中,我将紧紧抓住词眼“不须归”,通过品读词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并初步感知本词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写作特色。教学中,我还将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帮助学生进入本词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 评论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走进江南春景图,走近《渔歌子》。 评论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背诵《忆江南》,感受江南春景的美丽。 2.交流诗与词的区别,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3.板书课题,并解题。 活动2【讲授】二、读准字音,读通全词,感悟词的韵律美。 评论1.课件出示整首词,指名学生读词,师生评议。 2.出示词语:西塞山、白鹭、箬笠、蓑衣、鳜鱼。引导学生学会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3.重点指导写好两个生字:塞、鹭。 ⑴观察字形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自己的写字心得。 ⑵教师板书,学生临写。 4.多种形式通读并演绎《渔歌子》。 ⑴出示节奏线,学生齐读全词,感受词的节奏美。 ⑵出示词的平仄符号,学生再读全词,感受词的韵律美。 活动3【讲授】三、想象画面,感受“陶然山水——不须归”。 评论1.张志和不仅是一位有名的词人,还是一位知名的画家。有人说他的词里藏着美丽的画,一起看看这首词藏着哪些美丽的景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画出相应的景物。 3.创设情境:教师配乐诵读全词,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 4.合作交流: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美丽的画卷?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看到、想到的画面,并将感受到的江南春景图较完整地描绘出来。 5.词人兼画家的张志和用他的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绝美的“烟波垂钓图”,你想用哪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这样的景色呢? 活动4【讲授】四、品悟词眼,体会“悠然自得——不须归”。 评论1.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美景,有着怎样的心境?哪个词写出了作者的心境呢?(不须归) 2.品悟词眼,感悟词人心境:知道“归”是什么意思吗?那么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 3.课件出示:《唐书张志和传》 :“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师生交流:他钓的不是鱼,那是一份怎样的心情呢? 可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 4.适时引入“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体会词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教师小结:词人“不须归”不仅是因为他留恋美景,更因为他向往自由的生活。 活动5【讲授】五、吟中提升,理解“淡然名利——不须归”。 评论1.提供作者背景资料,体会“不须归”的内涵。 ⑴除了陶醉美景不舍归,怡然自得不想归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不须归”呢? ⑵追问:“归”仅仅只是不想回到那个吃饭、睡觉的小家吗?他还不想回到哪里? 2.教师小结学词的另一个方法:学习古诗词时,了解作者的身世际遇,我们更能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 3.提供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创设和诗情境,体会“不须归”的情怀。 4.创设吟诵情境,学生背诵全词。 活动6【讲授】六、教师总结,深情结课。 评论Tags:渔歌,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