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ppt课件和教学实录及点评

日期:2017-2-8 13:05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ppt课件和教学实录及点评,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3教学准备 评论

教师:教学PPT,了解学情,制定学法、教法。

学生:预习诗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疑导入 评论

这里有个有趣的别名:烟波钓徒,猜猜他是谁?(生答)对,它就是唐代著名词人、画家张志和。
这就是张志和,观察他的帽子和衣着,猜猜看他是干什么的吗?(官员)这也是张志和,这会儿他有了什么变化?对,他成了渔翁。为什么张志和会从一个官员成为了一名渔翁,他到底想要一种怎样的生活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他的一首词《渔歌子》中去寻求答案吧!
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初读诗词,疏通字义 评论

1.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把这首词读通顺  2.遇到不理解或难解的字词,用笔画出来,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可联系课下注释,结合课文插图,也可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义。现在开始,多读几遍。
2.谁来读读这首词。

这几个生字词都读得很准确了。(西塞山   箬笠   蓑衣)塞是多音字,读第四声,箬是卷舌音。

3..鳜鱼(谁来帮帮他)你想知道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想看看鳜鱼的样子,是不是?(幻灯片)

4.箬笠是什么?(生答)你怎么知道的?(从课下注释)

你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告诉了我们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古诗词时,借助书本中的注释来理解字义。

5.这就是箬笠,我们再来看看蓑衣。(幻灯片出示)

6.“不须归”什么意思?猜猜看。(不需要回去,不想回去)

“须”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须要,一定要  (2)等待(3)胡须。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须取第几种意思?(生答)把解释放进去一起读读,读得通顺吗。理解字词时,查字典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方法,把解释带进去一起读一读也是检验词义的好方法。

7.诗词是押韵的,讲究音律美的,怎么读出诗词的韵味呢?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方法,遇到第一二声就拖长,遇到第三四声就缩短。试试看。

8.疏通了字词,理解了字义,划上了节奏,带上韵味,我们一起来好好读读这首词。

活动3【讲授】版画辅助,疏通字义 评论

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夸赞张志和的作品: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找找,词中到底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2.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把这幅画画下来好吗?但要想画好这幅图,需要其他同学们的帮助,需要同学们的解说,我们一起来合作试试,好吗?

1(1).首先画什么(西塞山)用什么颜色来画春天的西塞山,(绿色),山的形状画成什么样(连绵起伏)

1(2).接下来画什么?(白鹭)白鹭在干什么?想象一下(有的……有的……有的……)不是一只,是一群。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一行白鹭上青天)

1(3)学习古诗词时,联系以前积累到的相关诗句,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

1(4)带着感受将刚刚这句话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2(1)就用刚才的方法想想“桃花流水鳜鱼肥”,不忙着举手,想一想。

2(2).谁见过桃花来描述下,什么颜色(粉红色)粉红色的桃花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红霞。(运用了比喻句)桃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芽孢初放,有的尽情盛开,(运用拟人句)绽开了笑脸。

2(3)这三两枝桃花让我们又想到了一句诗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里不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是春江水暖鱼先知。

2(4)春江水打算用什么颜色来画。(蓝色和绿色)我们又想起了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5)春天来了,鳜鱼感受到了,它们在干什么?(跃出水面)我来画一条跃出水面的鳜鱼。这里真是风景如画,谁来带上你的体会读读这两句诗。

这里的景色美,这里的人呢?怎么样?(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已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她画完了吗?还少了什么?(斜风细雨)斜风是什么风,雨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细雨蒙蒙)
想想,作者在这里,微风拂面,细雨如烟,他可能不仅仅在钓鱼,他可能在干嘛(赏花、吟诗),想想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地悠闲自得啊。
好一个悠闲自得,把这情感送进后两句,读一读。(生读)再慢一点,读出它的悠闲自在。
版画已完成,但要真正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境界,还需要同学们用语言描述出来。写之前,老师先总结下诗歌画面描写方法:(1)找全景物(2)加修辞词(3)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4)语言流畅生动
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笔,根据版画,将这首词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春天来了,   ​                                                                                                                                                                                                                                               

                                                                              

用上我们刚刚学习到的画面描写方法,画面描写方法如下:(1)找全所有景物(2)可加上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修饰词(3)可展开合理想象、联想(4)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8.:在这样如诗如画的环境里,多么自由自在,多么悠闲自得,张志和不禁吟诵:男生读,女生读。

活动4【活动】抓词眼,升华主旨 评论

1.这么美的景色,如果你在垂钓,你想回去吗?(不想)张志和也不须归。让作者不须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走出词,走进诗人。

2.默读张志和生平。(幻灯片作者简介)

3.读出了作者不须归的理由的同学,请举手。对的,不想回到官场争名夺利,热爱隐居山水田园之间的生活才是作者不须归的真正原因。

4.了解了词人的身世遭遇,不难与词人心灵相通,一蓑烟雨寄情山水,乐而忘归,这是怎样一种超脱世俗的恬淡闲适的情怀,带上我们的体会一起齐读这首词。

活动5【活动】比较阅读,师生劝答 评论

1.张志和有一个哥哥叫张松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他也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出示比较阅读两首词)来劝弟弟回家。我来扮哥哥,你们来扮弟弟,你们先读一句,我接后一句,用诗歌来作答,好吗?

2.弟弟呀,志和呀,你已经用这江南美景告诉了哥哥,你“不须归”原因,你已经用这悠然自得的生活告诉了哥哥,你“不须归”的原因。

活动6【活动】配乐朗诵 评论

这么如诗如画的风景,这么悠然自得的生活,谱上曲后,我们一起陶醉其中,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让人不须归的《渔歌子》吧!

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 评论

                         朗读美  意境美  生活美

                                              ——《渔歌子》教学反思  

    “烟波钓徒”张志和用寥寥二十七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幽美的画面:雨中青山,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鳜鱼肥美,青笠绿蓑,斜风细雨,江上渔舟,画面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充满活力但又恬淡安宁。

在教学《渔歌子》时,我不忍心叨扰这幅如画风景,不忍心叨扰这份悠然自得,引导学生静静地读诗、慢慢地品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诗歌层次朗读教学、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画出词中美景,展开想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心情,体会写作意图,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美、画面美、生活美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始终。

                               朗读美:读通字词、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设疑导入课题后,我出示了自读提示,教给学生读通字词字义的方法。在学生读准“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我着重强调了塞这个多音字以及箬的卷舌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清楚鳜鱼、箬笠和蓑衣的样子,我设计了鳜鱼游动的动态图,和箬笠、蓑衣的图片,提醒学生关注它的制作成分,于是竹字头和草字头的字形难点也就水到渠成突破了。在教学“不须归”的字义时,我教会了学生理解字义的办法——把意思放进词语中读读。

     疏通字音字义后,有意识划上了这首词的节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音律美。为了让学生的诗歌朗读能上到一个新的阶梯,我还教给了学生如何读出诗歌韵味的方法,平仄的处理。在三次呈阶梯递进的朗读推进下,学生不仅读出了诗歌的音乐美,还读得很有韵味。

意境美: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词画成趣

    为了让学生能读出词中的画面感,我做了一些创新,邀请了班级里喜爱画画的同学上台执笔,其他的同学乐意当她的助手,帮助她一起完成画作。在帮助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画得更加的栩栩如生,更好融入画面中,我课外拓展了学过的相关诗句。 譬如:“一行白鹭上青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来江水绿如蓝”“子规声里雨如烟”。在此其实我做了一点小小的伏笔,为接下来环节画面描写做了点铺垫,引导学生关注颜色、形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合理地想象和联想。学生画作一完成,我也被惊讶到了,原来词中有如此优美的画面。

    为更好地体现画中有词,为了让学生读出词中的意境,我安排了画面描写小练笔,教给了学生画面描写的方法指导后,让学生结合版画,用优美的文字将词中的美丽图画通过学生的妙笔描述出来,学生在写作时,我巡视了全班同学,基本都已完成,在挑选四个学生的展示环节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画面描写这一环节的成功,学生描述时灵活运用了我教的诗歌画面描写方法,并且运用得相当巧妙。文字和图画的搭配,让我也看到了学生的潜力,原来只要我们授学生以“渔”,学生真的能还给我们美丽而有精彩的“鱼”。

                                       生活美:走出词,走进词人,心有灵犀

    词人在少年得志后,因厌倦官场的生活,一蓑烟雨寄情山水的词人,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过着悠然自得的垂钓生活。乐而忘归的渔翁与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等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巧妙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使诗歌的意境美与人物的心灵互相映衬,突出了词人形象的深刻内涵。于是我顺势出示了作者的生平遭遇,引导学生走出词,走进词人。以求唤醒孩子们与词人的心灵相通,让孩子从文字中读出了词人不须归的原因是厌倦官场、归隐山林,可那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场景还较遥远。

    高潮部分我设计了延伸拓展环节——比较阅读: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为了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阅读诗歌倦怠,于是我采取了诗歌互答形式,在反复朗读中,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更能有意识地贴近作者的心和遭遇,将“不须归”的主旨,将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理解得更充分、更深刻。古诗新唱,让学生们陶醉于那份恬淡闲适的生活中,在吟诵中记住这首词,记住这首词的朗读美、音律美和生活美。

    总体来说,《渔歌子》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精彩纷呈的学生展示、入情入境的学生朗读为本堂课添上了一笔笔浓墨重彩,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本课堂。但我觉得在细节处理上还略显牵强痕迹明显,譬如节奏划分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划分,这样更能体会句子的大意。另外在诗歌拓展环节,那一句句学过的诗歌,我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回顾,而是匆匆出示课件,将旧知和新知联系起来学习,真正能让孩子理解诗句中散发出来的淡淡文学幽香。再者,在四个学生展示完后,我应该通过展示台挑出孩子的精彩句子,适当对全班学生进行画面描写的巩固提升,真正让画面描写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以朗读为诗歌教学主线,关注生本,还学生以课堂,还诗歌以原生态,读出诗歌画面美,用文字描绘诗歌意境美,读出诗歌精炼文字背后的情怀一直以来是我诗歌教学过程中追求的境界,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我也将更加努力发掘诗歌教学的亮点,关注学生的内心,让优美的古典诗词在学生的记忆长河里星光熠熠,让篇篇千古传诵的文萃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发芽……

Tags:渔歌,ppt,课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