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认识“塞、箬、笠、蓑”4个生字,会写并指导写好“塞鹭、笠”3个生字。 教学重点: 依托景物,展开想象,感悟诗境,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想象具体,融入诗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评论一、复习导入,揭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吗?本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是哪一首呢? 生:忆江南。 (齐背《忆江南》) 师: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词,是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渔歌子》。 (师板题)(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初读词句,知韵律 评论二、初读词句,知韵侓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一般情况下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但我们学的这两首词恰恰都与内容有关,今天的渔歌子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的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1读。) 师:读得非常正确,要是能把作者也读上就更好了,谁愿意来试试? (生2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既正确又流利。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这首词读正确了,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词中的三个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塞”“鹭”“笠”)。 师:观察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齐)上下结构。 师:那谁来说说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写得时候要注意上紧下松。 师:非常好,这是汉字书写的原则之一,尤其是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一定要注意“上紧下松”。还有呢? 生2:书写时要“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间距”。 师:这是书写所有的字都要注意的,写上下结构的字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3:写有撇捺的字时要把撇捺写舒展。 师:还有呢? 生:要写得紧凑一些。 师:对了,上下结构的字容易写散,书写时要上下靠近,还要比较宽窄,重心对齐。现在大家来看看“塞”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4:要把撇捺写舒展。 师:刚才同学发言你认真听了,非常好。这个字横向的笔画较多,写这样的字时要注意间距均匀,伸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边写边说笔顺。(师范写“塞”) (生书空。) 师:“鹭”字怎么写才能写紧凑呢? 生:要把路字和鸟字都写扁一些。 师:观察得很好,不仅如此,还要把鸟字中的“丿”插如路字一些,这样就能写紧凑了,我们一起来写。(师范写“鹭”) (生书空。) 师:“笠”字要重心对齐,比例适当。(师范写“笠”) (生书空。) 师:在本上每个字写两遍,要求写完一个与范字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写第二遍时改正。请注意写字双姿,调整好姿势再动笔。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师:诗歌都有很强的音乐感,所以学习时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课件出示整首词),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 (生自由读,个别读,师相机指导。)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节奏!要想读好诗歌,就要注意诗歌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师范读) (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希望在课上你也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自己再试着读一读,相信这次你能读得更好。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她得朗读仿佛把我们已经带入了这江南美景之中,把掌声送给她好吗?(生鼓掌。) 活动3【导入】自主学习,明词意 评论三、自主学习,明词意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诗人们把词读流利、读出节奏已经不成问题了,那么这首词的意思是什么呢?以往我们学习古诗时都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呢? 生1:展开想象。 生2:结合着注释。 生3:还可以查字典,查资料。 生4:还可以联系插图,看着图来想象当时的情境。 师:是啊,我们在理解诗歌时经常会用到这些方法,那么现在请你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词,边默读边自学,把词句的意思弄明白。 (生自学,理解词意。) 师:同学们,把你读懂的词句说给同桌听,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请教,如果还解决不了可以记下来,一会儿全班进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齐)没有。 师:哦,都明白了,那老师考考你们。在字典中,须有两个意思,想一想在词中它应该是哪个意思呢? (课件出示:须:1.须要 2.等候) 生1:须要。 师:谁能把这首词完整的意思给大家说一说? 生2: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飞翔,桃花夹岸水下的鳜鱼又肥又嫩,诗人戴着青色的箬笠,穿着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去。 师:你不仅理解了词意,还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真不错!因为词是古代的文学体裁,所以在说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语序,添加词语,像这位同学说的“诗人戴着青色的箬笠,穿着绿色的蓑衣”,加上了合适的动词,使词意更加生动、具体。这是你们对这首词的理解,带着你们此时的理解再读词。 (生自由读。) 师:诗人不仅想要给我们展示美景,更想表达一种意境,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志和。 (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师:说说从资料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他即是诗人又是画家。 师:所以在他的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真美!还有呢? 生2:他经常驾一叶小舟,在江湖上自得其乐,就像是生活在画中一样。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很霸气的人。 师:老师知道了,你已经体会到了张志和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你走进了张志和的心里。谁还想说一说? 生3:他特别喜欢垂钓,还喜欢在烟雨迷蒙的美景中垂钓,所以自封为“烟波钓徒”。 师:你们真会学习,从短短的资料中就了解了张志和,读懂了张志和,你们都是他的知音! 活动4【导入】想象诵读,悟诗情 评论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师:酷爱在烟雨中垂钓的张志和来到了西塞山前,看到眼前的美景,他被深深地吸引了,他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课件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生自由读第一句词) 生1: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课件出示: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师:你能试着用词语形容一下这些景物吗? 课件出示: ( )西塞山 ( )白鹭 ( )桃花 ( )流水 ( )鳜鱼 生1:美丽的西塞山,自由翱翔的白鹭,盛开的桃花,清澈的流水,肥美的鳜鱼。 师:说的真美,但老师觉得“美丽的西塞山”如果更具体一些就更好了,西塞山哪儿美?怎么美?谁想到了? 生2:忽隐忽现的西塞山。 师:为什么是忽隐忽现的呢? 生2:因为张志和喜欢在云雾迷蒙的美景中垂钓。 师:那我们用后面这个词好吗? 生2:云雾迷蒙的西塞山。 师:这个词是不是更美了? 生:(齐)是。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3:苍翠欲滴的西塞山。 生4:高大雄伟的西塞山。 师:“高大雄伟”这个词我们要斟酌一下,我们知道,北方的山挺拔,南方的山秀美。西塞山位于浙江省吴兴县,它是江南的美景,用这个词合适吗? 生4:不合适,应该是秀美的西塞山。 师:相信在今后的写作中,如果遇到描写“山”的时候,你一定会用词准确恰当。还有怎样的白鹭呢? 生1:展翅飞翔的白鹭。 师:你说到了它的姿态。 生2:洁白无瑕的白鹭。 师:你看到了它的颜色。 生3:鸣叫的白鹭。 师:你听到了它的声音。什么样的桃花呢? 生1:娇艳的桃花。 生2:粉嫩的桃花。 师:真美!你们都看到了桃花的美,闭眼闻一闻,闻到了什么? 生3:芬香扑鼻的桃花。 师:哇,好香!什么样的流水呢? 生1:清澈见底的流水。 生2:涓涓的流水。 生3:欢快的流水。 师:在这清澈见底、欢快的流水中,诗人又看到了怎样的鳜鱼呢?想象一下,这肥美的鳜鱼在水中是什么样子呢? 生4:它一定长得又肥又大,它会跃出水面,水面到处是波纹。 师:那就是“欢蹦乱跳”的鳜鱼,好不好? 生:(齐)好。 师: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的美景,你能把这些美景用这样的句式描述出来吗? 课件出示: 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还闻到了 。 生1:我仿佛看到了展翅高飞的白鹭,听到了河水叮叮咚咚的声音,还闻到了桃花芬香扑鼻的香味。 生2:我仿佛看到了苍翠欲滴的西塞山,听到了白鹭清脆的歌声,还闻到了桃花沁人的香气。 师:真是太美了!老师仿佛已经欣赏到了这里的美景,你们欣赏到了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词。 (生1读。) 师:读得特别有感情,我来采访一下,你在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呢? 生1:我想到了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自在的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流水中飘落了很多花瓣,水中的鳜鱼也欢蹦乱跳的。 师:念由心生,心中有所想,读的就自然有感情了! (生2读。) 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都带到了西塞山前,请同学们闭眼想象一下,此时你还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生1:我看到了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盛开着无数的鲜花。 生2:我还看到了在清澈的水面上飘荡着几条小船。 师:在同学们的装点下,西塞山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带着对西塞山的赞叹再一次读读这句词。 (生齐读第一句词。) 师:这正是“诗中传情,画中传意”,真可谓“诗情画意”。 (师板书:诗情画意) 活动5【导入】创设情境,入诗境 评论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师:你已经走入这诗情画意的美景中,还愿意离开吗? 生:(齐)不愿意。 师:如果此时飘洒着细细的雨丝,你还舍得离开吗? 生:(齐)不舍得。 师:你们和张志和一样,他看到这美景也久久不愿离去,带着这恋恋不舍的情义读一读这句词。 (生1读。) 师:你在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呢? 生1:我想到了张志和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雨中垂钓,久久不愿离去,他已经融入这景色中了。 师:边欣赏美景,边在雨中垂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生2:这是一种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 (师板书:悠然自得) 师: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此时你就是张志和,面对美景,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到—— (生齐诵下句) 师:陶醉其中,你会悠然自得的吟诵到—— (生齐诵下句) 师:此情此景,情景交融,你会情趣盎然的吟诵到—— (生齐诵下句)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体会,带着你此时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词。 (生自由读整首词)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风吹,任雨洒,一齐吟诵《渔歌子》。 (生齐诵。) 师:请坐。如果你来到浙江的湖州,你一定会想到一座山,什么山? 生:(齐)西塞山。 师:想到西塞山,你就会想到一个人,是谁? 生:(齐)张志和。 师:想到张志和,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这首《渔歌子》。 (生配乐齐背诵《渔歌子》) 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 评论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师:整首词学习完了,相信词中的美景和意境已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再次拿起笔,试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文章,把你刚才看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都写下来。 (生改写并展示,师做点评。) 七、拓展延伸,巧链接 师: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中韦应物作的写景诗《滁州西涧》,请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采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欣赏这首诗。诗中自有美景在,请在课下搜集描写山水田园的诗词,继续领略祖国的田园美景,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怀着更加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古诗词。 Tags:渔歌,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