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 ,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2学情分析 评论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歇后语吗?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歇后语比赛吧!老师说前面的,你们对后面的,开始咯: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哑子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生: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师: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 生:不能,他是在钓有个人。 师:哦,此话怎讲? 生:因为他在等一个好的皇帝来。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那个皇帝其实是一个王,是—— 生: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师:真的,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师:这儿就有一首写孩子钓鱼的诗:胡令能《小儿垂钓》。课件出示 小儿垂钓 师:读读,这小孩钓鱼时做什么了?再读读 一、谈词,了解词牌: 师: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板书:渔歌子) 师:咱们先来读读——指“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我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忆江南,就是这个学期刚学到的……今天我们又知道了一个词牌名——渔歌子。 渔歌子,你会想到什么?(钓鱼、唱歌) 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那么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李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次,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看看书上的注释再读,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尽量多读几遍,明白了吗? 打开书,第 110 页,开始吧。 师: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做这节课第一个给大家读古诗的同学? (指名朗读)3至4人 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 老师:谁来试一试? 师:箬笠是戴在头上的帽子,蓑衣就是下雨天所穿的——衣服。 再指名(如读得不好) 师:恩,有点紧张,是不是?没关系,自信一些你会读得更好。好,再请一位。你来 师:刚才他在读的时候,很多同学在底下跟着他小声地念。读了几遍下来,你们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 小结:也就是说,诗每一句都是比较工整的,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人们根据词的这个特点,给词起了一个小名叫——长短句。那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长短句来读一遍。渔歌子,预备起——生齐诵
师:大家知道吗?张志和这个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呢。大书法家颜真卿曾说:张志和写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那么我们赶快去词中看一看,张志和给我们画了什么,把它找出来,打上横线,看看他画了什么景物啊! 生默读,边读边找。指名答 师:好的,请你来说,你发现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白鹭……青箬笠(指导:青色的斗笠,竹字头)绿蓑衣(斗笠式戴在头上的,那么蓑衣就是——穿在身上的) 师:他说的同时,我们看一看,他找到的,你发现了吗? 师:不错,找到了 种,还要补充吗? 师:你真会学习,瞧,一共找到了九种景物呢,你们都找到了吗? 师:大家看一看,诗中不仅有美景,而且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那些色彩啦? 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师:好,透过词中的文字看到了颜色。 生:粉红的桃花一大片。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 师:春天开桃花,古人是“落一叶而知秋”,我们可以通过“开一花而知——春” 生:流水是绿的,因为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也绿了。 生: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师:美丽的景色,配上鲜艳的色彩,这真是比画还要美啊! 师: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 师:你听到什么了?你闻到什么了? 生:花儿的香味,泥土的芬芳…… 生:风儿的声音 师:这风刮得怎么样?(很轻柔) 生:细雨的声音 师:这雨下得怎么样? 生: 升华: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灵来感受,(配乐)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来,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好吗?(学生写话)谁愿意读一读? 生1:我看到……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师:你的语言美得像诗一样。(引读诗句,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啊,站在西塞山脚下,一群白鹭悠闲得飞着,发出欢乐的叫声。这不就是——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这桃花,这流水,这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鳜鱼,不就是——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这斜斜的细雨,这吹面不寒杨柳风,不正是—— 生:斜风细雨不需归。(师:这斜斜的细雨,这轻轻的微风,让我们再读得轻柔一点,起——) 师:(全诗出示)此景此情,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手势指名4、5人 生:是自在的,从容的。 生;他是快乐的。 师:是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 来,悠闲的女同学,让我们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一起来吟诵——渔歌子——(女声齐读) 来,男孩子们让我们站起来,戴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和诗人一起静静地站在西塞山之下,齐声吟诵——渔歌子(男生齐诵) 三、拓展,品出“钓”中情: 师: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我们读出了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词中的人是?(张志和)你了解张志和吗?(生简单介绍) 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奏折给皇帝,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从此他隐居在太湖一带,再也不作官,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吟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生: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读得入情入境) 师生不禁鼓起掌来。 师: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真好,可光会读不算本事,读得懂才是了不起,哥哥在叫弟弟干吗? 生:回来,回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他写了“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对了,哥哥在劝弟弟快些回来这样吧,我当哥哥张松龄,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弟弟啊,弟弟,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哥哥啊,哥哥,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师(激昂):且须还。 生(高声):不须归。 师:贤弟啊,为何不归? 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 生: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 生: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 师:贤弟啊,听你的好友颜真卿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究竟钓到了什么啊? 生:我钓到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 生:我钓到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志和之意不在鱼也!垂钓,钓的不是鱼,而是在钓清闲,飘逸。这就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板书:心志平和!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心志平和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配乐) 四、延伸,研究“钓”之蕴: 师: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诗就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歌。像张志和一样,每个人的生命经历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吧!喜欢就自己读一读。 (课件出示) 绝句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配情景图)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师:这几首诗词能看懂吗?这几钓,也许比起张志和来有更多的含义,并不是我们这纯真的心灵能用三言两语读透的,就让它们做为一个问号保留在我们的心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与热情,老师相信你会读出越来越多的含义。 最后还是让我们再一次诵读张志和的《渔歌子》体会这一份生活的恬淡与随意吧!(齐读下课) 渔歌子 张志和 心志平和 Tags:渔歌,教学设计,教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