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课堂实录【1】

日期:2017-2-8 12:16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课堂实录【1】,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理解词意,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背诵古诗。

2.学会用学过的好词好句解读诗句,学以致用。

2学情分析 评论

学生熟读《小学生必读古诗词》,有一定的诗词积累。

3重点难点 评论

课前收集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引导恰当运用所学诗句诠释诗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渔歌子 评论

学诗的过程也是诗意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执教: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 丁奕娃

教学目标

1.理解词意,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背诵古诗。

2.学会用学过的好词好句解读诗句,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课前收集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引导恰当运用所学诗句诠释诗的意境。

课时  一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白居易的一首词,叫《忆江南》,他眼里的江南是什么样子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啊,晴天里的江南如此艳丽,雨天里也别有风韵,苏东坡看到江南的西湖这么说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不仅西湖这样,江南的水乡都这样柔美善变,说风是风,说雨是雨,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人的雅兴,他自称“烟波钓徒”,流连于江南水乡,垂钓于大江小河,过着“孤云独去闲”的生活,哥哥来信催他,兄弟呀,咱家门前的小树都长成参天大树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呀?他说:不须归呀不须归。辞官多年后,皇帝派人找他回朝廷,他还敢说:不须归呀不须归。他就是张志和,这个人你还了解多少?

学生拿出搜集的资料交流,然后用几句话简单作答。(如:唐朝诗人,画家,辞官隐居,终身不娶,有诗集传世)

二.读一读,唱一唱

1.练习读:

读通:﹝指图﹞在这样的一条江上,张志和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渔歌子》﹝范读一遍﹞这首词描写渔翁的生活,古代渔翁的形象是怎样的?(青箬笠,绿蓑衣)“渔歌子”在这里既是词牌名也是题目,这首词不经意就流传千年,来,我们一齐来认识它,把注音的字读准,然后齐读一次。

读出节奏:师读前四字,生读后三字,反过来练读。

2.伴乐读:听现代人庞岩作曲的《渔歌子》,过渡处随音乐节奏读两遍。

三.读一读,议一议

1.初读质疑:根据古诗后面的注释先自学后讨论,组长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难题汇报上来,小组间互相解答,教师提出待深入研究的话题:为什么渔翁“斜风细雨不须归”?

2.抓诗眼:猜一猜,“不须归”可能是什么意思?一定有什么美好的东西吸引他留住他,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山、鸟、花、水、鱼、风、雨)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

3.想诗境,串诗句:这些东西凭什么让渔翁不须归呢?一草一木总关情,有多少诗人写过它们啊,诗人教会我们用诗情画意的眼光看世界,把躺在你脑海里的好词好句亮出来形容它们。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诗句说景物特点,边感悟边朗读。

在你想象中西塞山该是怎样的山?(想象《桂林山水》的山)白鹭是怎样的白鹭?(处处闻啼鸟的鸟,一行白鹭上青天,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白鹭等)桃花是怎样的花?(三月桃花连十里,竹外桃花三两枝,日出江花红胜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流水是怎样的水?(想象《桂林山水》的水,半江瑟瑟半江红,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江水暖鸭先知)水中有怎样的鳜鱼?像这样的青山白鹭,红花碧水 “日积月累”也有杜甫诗句这样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斜风细雨”是怎样的风,怎样的雨?(暖风熏得游人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怎样画 “斜风细雨”,咱们用手比划比划。雨中景象变得怎样?(轻纱笼罩,山色空蒙雨亦奇,有雨山戴帽)

桃花开时春水涨,此时的流水人们叫它桃花浪,像这样的流水鳜鱼斜风细雨,我也学你们用一个词句来形容:风淡荡,鳜鱼吹起桃花浪。﹝出示并齐读﹞

桃花浪上,一位渔翁陶醉了,他禁不住轻轻地哼起《渔歌子》﹝哼读)在他眼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细雨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底鱼儿肥美,让他感到好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诗人会作诗还会画画,你认为他笔下的这幅画该是怎样的画?

4.欣赏视频,再美美地读一遍。﹝个性朗读﹞

5.悟诗情:﹝挨个追问﹞不须归呀不须归,这位“烟波钓徒”,雨来了,你为何不须归?你哥催你回家乡为何不须归?皇上催你回朝廷,你为何不须归?同样肥美的鱼,有的人为它“出没风波里”,可你钓鱼从来不挂鱼饵,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所以说,你钓的不仅仅是鱼儿,更是一份安逸,一种满足,所以说“不须归”就是——(不愿回去,忘了回去)志和,志和,志在人与自然两相和,垂钓的你就是一道超然的风景,正是“乐是风波钓是闲”。

6.阅读链接。出示张志和的其它几首《渔歌子》读一读。

7.读完这些诗,再联系生活,你还想说什么?

引导从生活态度,审美观,文学创作,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掘积极的因素。

四.再游西塞山。欣赏今天的江西省西塞山风景区图片,再跟游人一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石壁上的《渔歌子》。

五.写一写

辨生字,先把诗中生字和难写的字写两遍,再把古诗抄写一遍。



课后反思:像许多辞官归隐的诗人一样,张志和的《渔歌子》把这种避世的闲情寄予山水之中淋漓尽致地渲染开来,反衬身处官场不得志又不由己的郁闷,彰显归隐的自我满足。作为这首借景抒情的诗,“情”蕴含在景的形、色、味中,让学生想象体会,扩展成现代文,还是显得索然了,必须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才能把同类诗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别说现代散文,单在小学生必读古诗中,描写春天山水风雨、花鸟草虫的诗句已经不少,何不拈来?本节课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通过创设情境和吟咏,引导学生从诗中春天景物联想到学过的同类描写,把积累的好词好句亮出来形容它们(即“诗串诗”),进而感悟渔翁为什么“不须归”。整节课没有琐碎的解释,学生在诗海中自由徜徉,不会作诗也会吟,师生共同把引用不当的做恰到好处的小改,不亦乐乎。诗人淡泊名利,悠闲自在的情趣在教学氛围中都能自然而然感受到。

由于课前预习有针对性,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形成搜集、分类、背记的良好习惯,随着教师创设的情境变幻,积累的好词好句如源头活水汩汩流出,诵读与情境有机地融化。品读结合,旁征博引,学诗的过程也充满诗意,这是该课型的特色。


板书设计


水         渔翁不须归   悠然自在

Tags:渔歌,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