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日期:2017-2-8 12:10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通过朗读,理解《渔歌子》词句宁静致远的内涵,想象词句淡泊悠然的意境。

2.在朗读与对词人资料的理解中,理解词句中“不须归”一词的含义及原因,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3.拓展相关诗词,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多角度的理解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的精髓。

2学情分析 评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感知诗歌的内容。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

3重点难点 评论

1.在朗读与对词人资料的理解中,理解词句中“不须归”一词的含义及原因,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2.通过朗读,理解《渔歌子》词句宁静致远的内涵,想象词句淡泊悠然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诵读诗词 评论

(一)让学生齐读课题:《渔歌子》,并且读这首词,提出要求:正确、流畅、有韵味。

(二)指名读,从是否读出古诗的韵味作出评价。 

活动2【讲授】理解词句内涵 评论

(一)理解词句的大致意思。

1.让学生自学诗的意思。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理解词句大致意思。

3.指名读。

(二)细读理解诗句意思。

1.填写学习单。填写诗人眼前景物的样子。

(     )的西塞山 

(     )的白鹭

(     )的桃花

(     )的流水 

(     )的鳜鱼 

(     )的箬笠 

(     )的蓑衣

(     )的微风

(     )的细雨

2.反馈。

(1)随机出示白鹭自由自在飞翔的视频。

(2)随机出示现实生活中斗笠、蓑衣的样子。

(3)把景物的样子融进诗中,再次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画面,再现画面。

(1)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材料,设计张志和眼前的景象。

(2)反馈:通过学生自评作品、他评作品,再现画面,理解诗意。

(3)教师添加音乐,学生通过配乐朗读,进入诗的意境。

活动3【讲授】抓“题眼”,悟“诗情” 评论

[设计意图: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和音乐情境导入,进入古诗营造的意境、情境,更深感知古诗蕴含的感情。]

(一)理解“不须归”。

1.质疑

让学生对“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诗质疑。

2.反馈。

(1)学生回答为何诗人“不须归”?

(2)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不须归”不仅是指诗人留恋西塞山的景象,还指诗人想远离官场。体会到诗人在西塞山前悠然自得的心情。

(3)读中激情。通过教师引读,不断升华学生情感。

(二)理解文学知识:“景语皆情语,情语皆景语”。

1.通过理解“靑箬笠,绿蓑衣”让学生理解因为诗人心情悠然自得,所以在他眼里,景色皆美。

2.理解“景语皆情语,情语皆景语”

(1)出示《江雪》资料及诗,帮助学生理解“景语皆情语,情语皆景语”。

(2)对比《江雪》、《渔歌子》,体会“景语皆情语,情语皆景语”。

活动4【练习】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评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古诗,提高对古诗的鉴赏水平。]

(一)引导学生背《渔歌子》。

(二)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Tags:渔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