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名师教学设计1,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学会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画面的美丽,体会诗人自由、闲适的情感;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评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浓厚。 3重点难点 评论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评论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来玩个“猜歌名”的游戏。(放音乐)动听的音乐响起,竖起耳朵认真听哦。 3、大家一起读。这是一首词,所以子读第三声。 来,再好好的读题。 活动2【讲授】解题解词 评论1、还记得我们这册第一课学的那首词吗?《忆江南》。谁能简单的说说词的特点。(它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2、渔歌子既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这首词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活动3【导入】渔歌子 评论三、初读诗词。 1、说了这么多,赶紧打开书110页,自由地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词!(课件出现整首词。) 2、指名读。师: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读准了吗? 3、读得不错。请一个同学把带拼音的字词读一读。 4、谁还来读。塞知道它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吗?(课件出示:)塞,多音字。塞外、阻塞、塞住。能把整首词读出来吗? 5、谁能在读诗词的时候注意一下节奏呢?嗯,有点味道了。 6、大家随着着节奏试着摇头晃脑读一读。生自由读。(课件出现的是画了节奏的词。)指名一个摇头晃脑读的同学读。 7、好的诗词就像一首歌,我们一起像他一样摇头晃脑地读一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出诗词的节奏和韵味。 男生读、女生读。 活动4【练习】渔歌子 评论四、浅解诗意。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词,相信大家内心肯定会有一些收获。现在,我们拿出笔,静静地默读这首词,参照注释、插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在读懂的地方画个“!”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画个“?” 想好了,画好了,就请坐好。 预设:我读懂了:(每句诗的意思或某个词的意思。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嗯,会预习,看注释,这些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A、西塞山是一个地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注释中知道的。)课件图片。 B、鳜鱼,就是我们平常吃的桂鱼。黄绿色,腹部灰白色。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的一种。肉质细嫩,刺少肉多,味道鲜美,鱼中之佳品。——联系生活实际。 C、箬笠,光看字形,都是竹字头,说明都是用竹子编的。(通过分析字形)知道是什么样子吗?如果不看注释,你能猜到吗? D、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所以这个蓑字是草字头。 E、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预设:我不懂的:(师“积极思考的孩子是会提问题的。学问学问,学了还要会问。没关系,大胆提问。箬笠?蓑衣?为什么不须归?西塞山?白鹭?有谁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再解决。) 2、现在,我们拿起书,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这首词。 3、这首词里面有三个字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塞”,白鹭的“鹭”,“笠”他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老师在旁边示范,同学们在111页三个字旁边各写一个。 活动5【活动】渔歌子 评论五、想象画面 (一)细细欣赏一二句。 1、好的诗词就像一幅画。你看,短短27个字的一首词,诗人究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现在,我们细细欣赏吧。先看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想象一下,透过这简简单单几个字,你仿佛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引导: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它有着怎样的颜色?(绿色,再想象细致一点:春天来了,是一种绿色吗?绿的深浅一样吗?很有层次。)它有多高?蔚蓝的天空下,白鹭什么颜色,怎样的飞翔?你听到什么声音吗?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诗。(——板书:想象) 2、张志和不光是一名诗人,他还是一个画家。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闭上眼睛,继续张开想象的翅膀,你眼前又浮现了什么? 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你眼前又浮现了什么景色?(桃花,什么颜色,开得怎样?流水呢?你在流水当中还见到了什么?还有呢?想象,有些什么景物会倒映水中呢?)我们先把想象到的画面轻轻悄悄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当中吧。 3、课件出示一、二行:配乐。师范读,我们既看到了远处青翠的西塞山,飞翔的白鹭鸟,我们也看到了近处飘飘悠悠的各色桃花,慢慢流淌着的清清江水,黄白相间的肥美鳜鱼。走进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和诗人的共鸣点。)指名四五个人说说。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两句。 (二)细细欣赏而、三句。 1、词人描绘的画面仅仅这些吗?不!那他描绘的这幅画面还会有哪些景色呢? 课件出示:三、四句。透过文字想象画面,画面的更近处,还有什么景物?(一个怎样的老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天气呢?在微风吹拂下,在蒙蒙细雨中,周围的景物又有一番怎样的变化呢?)整个天地沉浸在一片朦胧的烟雨中。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悠闲的钓着鱼。请好好地读读这两句。一二大组和三四大组分别读。 2、张志和就像画家一样,由远及近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富、绝妙的图画。来,我们美美地欣赏这幅图画一样的词。(配乐朗诵全诗。) 五、领悟情境。 1、大家一定发现了,这首词里边只有三个字不是写景,哪三个字?(不须归。) 2、不须归是什么意思呢? 3、诗人张志和为什么不想回家呢?猜猜。指名2——3个学生说。 4、老师说故事:(张志和简介,课件出示。) 张志和,本名龟龄,唐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他非常有才华,歌、词、诗、画,样样精通。少年时,皇帝非常欣赏他、器重他,让他当了比较大的官,并给他赐名“志和。”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他被降官。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辞官,整天漫游在山水之间,坐船钓鱼,并自号“烟波钓徒。”从此,再也不愿意踏进官场。他喜欢钓鱼,可是他钓鱼却与众不同。一般来说,钓鱼是要放鱼饵,有了鱼饵,鱼儿才会上钩。可是张志和鱼钩上却从来不设鱼饵的。那他到底是想干什么呀? 5、生答。是的,陶醉其中、多悠闲、自在呀!读出诗人的心境吧! 6、他的哥哥叫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越是写下一首词劝弟弟:(课件出示。) 7师生模仿:来,我当哥哥,你们当弟弟张志和。师读。生读。 男生当哥哥,女声当弟弟,配合读。 采访:你为什么不肯回家呀? (师:你真是个热爱自由、热爱自然的人呀!) 活动6【作业】渔歌子 评论六、诗性拓展 1、师:张志和写的《渔歌子》一共有五首,今天学到的只是其中一首。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程,古诗词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课余多去读读,带着想象去读,联系诗人背景去悟。 Tags:渔歌,名师,教学设计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