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主要内容及教案内容

日期:2017-2-8 11:17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主要内容及教案内容,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3、初识吟诵,感受古诗词魅力。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课文的能力,对生字词、古诗词学习已经有了一些方法。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导入,初读,读出词的味道 评论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渔歌子》,昨天你们已经进行了预习,我们读一读课题。指导:读的悠长,才有词的味道。

2、说起词,我们一定不陌生。这学期我们学过了一首记得吗?背诵《忆江南》

3、你还记得词的特点吗?

4、检测预习:指生读词。评价:预习做得不错;读得很流畅。

5、这首词里有几个词语不常见。

出示:箬笠  蓑衣

你理解了吗?

4、师:看来,你有认真看书中注释,联系注释理解词语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其实箬笠和蓑衣就是古时候的雨帽和雨衣。如果让你在他们前面加上动词该填上什么?

出示:(    )箬笠   (     )蓑衣

5、师:很好,读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不常见,不通顺的地方。下面,听老师读读这首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范读全诗。

生谈发现。预设:有停顿;“飞”拖得长;比较慢

6、师:是的,其实读诗词是要注意停顿、延长,这样才有词的韵味。我把这个秘密教给你们:注意停顿,韵脚字延长。来,试着用这种方法练读1遍。

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意停顿   韵脚字延长

7、大家一起读吧,来,把手拿出来,配合你的朗读。板书:读

活动2【导入】二、再读,品出词中画 评论

1、师: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画中有什么景物?在词中找找,圈画出来。

生: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师:全词只有27个字,却描写了9种景物。板书:景

按照词的顺序,我把他们分成三幅画面

预设:(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2、师:小组选择一副你们最喜欢的画面描述,发挥你们的想象作详细描述,让画面美起来、活起来。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西塞山、白鹭)

出示白鹭图片

(1)师:白鹭,身体修长,有细长的腿和脖子,羽毛洁白,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又称为“鹭鸶”。千百年来,古人对白鹭的赞美不断,你还记得哪句诗也是关于白鹭的?

生:杜甫《绝句》中的一句诗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看看图,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白鹭?

生:自由、美丽、悠闲

师:是的,千百年来,白鹭已经成了美丽、自由、闲适的象征。难怪大文豪郭沫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3)师:“鹭”也是生字,上下结构,写它时把上面写扁一点,下面写长一点,这样才美观。

(4)师:一边读一边想着白鹭展翅飞上蓝天,指生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预设:(桃花、流水、鳜鱼)

教师适时点拨:鳜鱼可能在干什么?用“有的”说话

师:拟人和比喻能让文字活起来、美起来。

预设:(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教师适时点拨:诗人多爱自然,春风春雨常是诗中主角,此时让你想起哪句诗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相机评: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春雨是滋润万物的天使。

引读:柔柔微风、蒙蒙细雨,张志和置身其中流连忘返。不禁感叹——“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师:读诗词就要这样展开想象,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这幅山水画就更完整了,谁能把这幅画完整给我们说一遍。

其实走进一首词,我们可以想象的远远不止这些,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4、指生说。

5、如果让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画,你会用什么?

预设:风景如画、人间仙境、如诗如画   板书:风景如画

6、师:乡村生活轻松惬意,乡村景色如此动人,它也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

翁卷爱这美景,写下了——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陶渊明爱这美景,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张志和也爱这美景,于是就有了《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 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活动3【导入】三、走进词人,悟出钓中情 评论

1、师:读到这里,你在词中仅仅只看到美景?还看到了谁?

生:张志和    板书:人 

2、师:说到人,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师:问题来了。指生说。

生:为什么不用鱼饵?能钓到鱼吗?

师:其实,他要的本就不是鱼。他要的是什么?

3、师:你们真是他的知音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张志和。出示: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自幼聪慧,十六岁考上太学,深得唐肃宗的欣赏,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隐居太湖一带,皇帝多次派人寻找,却没有找到。

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隐居多年忘记回家,特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4、指生读。你读懂了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嘛?

生:让他回来。

5、师:现在我是哥哥,你们是弟弟,用古人的语言习惯来表演一下吧。

师:贤弟啊贤弟,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兄长啊兄长,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这个“不须归”的“归”,仅仅是指不想回那个吃饭睡觉的小家吗?

6、师:学到这里,你能感受到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悠闲自在、自由自在、    板书:悠闲自在

7、师:短短的一首词,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唯美的山水画,道尽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情怀。让我们随着词人一起乘坐一叶扁舟,走入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吧!配乐读全词。


活动4【导入】四、拓展吟诵,情通古人 评论

1、师:听你们朗读真的很享受。可我不得不告诉大家,很多年前,古人可不是这样读的。徜徉山水之间,张志和是这样吟诗的。听吟诵范读。

2、这叫吟诵。(板书:吟诵)古人讲究平长仄短,也就是我们现在的12声为平声,读得延长,34声为仄声,读得短促。根据这样的规律再来练习一下。

3、指生读,师生跟录音一起读。

4、师:这样一读,更有韵味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读、想、讲、诵都可以,诗情画意在其中,它更让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让我们在身后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做个有根的中国人。



Tags:内容,渔歌,主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