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名师教学设计2

日期:2017-2-8 11:16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名师教学设计2,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2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2教材分析 评论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教材以“热爱田园生活”为主题展开,《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代表作。整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学习这首词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田园诗情,二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核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文,体会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品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悟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4.1.1教学目标 评论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4.1.2学时重点 评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文,体会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品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4.1.3学时难点 评论

教学难点:

   品悟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渔歌子》教学设计 评论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本学期我们学过一首描写江南明媚春色的词,你们还记得吗?(《忆江南》)老师都夸我们班同学朗读特别有感情,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诵读一遍《忆江南》,好吗?

    (生有感情的诵读)

    2、谁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古诗词经常用到什么方法吗?(板书:借助注释)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说不定你还会总结出新的学习方法呢。一起朗读题目《渔歌子》,这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跟《忆江南》一样,像这样的词牌名还有《念奴娇》、《清平乐》、《卜算子》等等)(板书:《渔歌子》【唐】张志和)

活动2【讲授】《渔歌子》 评论

二、初读,读出词中味

     1、你想读读这首词吗?在小组里试着读读,要读得准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有读得不准的地方,小组成员互相提醒一下、订正一下。

   (学生自读)

    谁来给大家读读。(抽生读)

    2、读书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得流利通顺,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抽生读、齐读)

    3、古时候的词都是可以配着音乐来唱的,所以我们还要读出节奏和词的韵味来,请你自己用笔试着划划节奏,试着读读。

    (生自读,抽生读)

     出示节奏。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抽生读。(强调注意停顿不要太突然、太僵硬,要读出藕断丝连之感、音韵袅袅之感)

    (2)师带领学生读。

    (3)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5)齐读。

三、品析,品出词中意

     1、品析一二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微风拂面,细雨蒙蒙,渔翁却“不须归”,“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不想回家)(板书:不须归)

    (1)渔翁为什么不想回家呢?是什么迷住了他呢?(美丽的景色)

    (2)具体是什么景色迷住了渔翁呢?(出示前两句词)

    (3)这两句词描写了那些美丽的景物,用笔圈出词人描写的景物。

    (生汇报: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4)一首绝妙的词作就是一幅画,张志和的好朋友颜真卿夸赞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在斜风细雨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呢?

    生交流,并诵读前两句词。

出示: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

我仿佛闻到了                      。

(5)总结学法。

我们丰富的想象让短短的十四个字变成了一幅有声、有色亦有香的立体画卷。所以理解诗词的方法除了借助注释,还有(板书:想象)

(6)感情诵读。

远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云雾缭绕,白鹭展翅飞向蓝天,近处桃花盛开,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此情此景,我们不禁想要吟一曲《渔歌子》。

师生诵读《渔歌子》。

2、品析三四句

(1)我们的眼睛被美景迷住了,似乎忘了一个人?(张志和)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他在斜风细雨中,他在渺渺碧波上,我们忘了他,是因为他也成了一道风景,这美景除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还有(箬笠、蓑衣、斜风、细雨)。让我们伫立于山野之间,任春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花香扑鼻,来吟一首《渔歌子》。

师生充满感情诵读《渔歌子》。

3、品词人心境

(1)读出词中画,诗词就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单光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诗人生平,你会有更多发现。(板书:了解诗人生平)

(2)出示张志和资料。

张志和,本名龟龄,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畅谈治国良方,皇帝很为欣赏,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他的哥哥担心他留恋山水之间,乐而忘返,写下一首词给他。

(3)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4)理解和诗的意思。

(5)师生和诗,情境对话。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弟弟呀,且须还啊!

生:哥哥啊,不须归啊!

师:弟弟呀,你为什不须归呢?

生:自由发言(景美、不愿做官、不愿世事烦扰)

   (6)是啊,这青山绿水之间,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如果你也成了他,抛却一切,无学习之压力,无作业之劳苦,无背书之嘈杂,无老师之唠叨,无家长

二、初读,读出词中味

     1、你想读读这首词吗?在小组里试着读读,要读得准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有读得不准的地方,小组成员互相提醒一下、订正一下。

   (学生自读)

    谁来给大家读读。(抽生读)

    2、读书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得流利通顺,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抽生读、齐读)

    3、古时候的词都是可以配着音乐来唱的,所以我们还要读出节奏和词的韵味来,请你自己用笔试着划划节奏,试着读读。

    (生自读,抽生读)

     出示节奏。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抽生读。(强调注意停顿不要太突然、太僵硬,要读出藕断丝连之感、音韵袅袅之感)

    (2)师带领学生读。

    (3)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5)齐读。

三、品析,品出词中意

     1、品析一二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微风拂面,细雨蒙蒙,渔翁却“不须归”,“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不想回家)(板书:不须归)

    (1)渔翁为什么不想回家呢?是什么迷住了他呢?(美丽的景色)

    (2)具体是什么景色迷住了渔翁呢?(出示前两句词)

    (3)这两句词描写了那些美丽的景物,用笔圈出词人描写的景物。

    (生汇报: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4)一首绝妙的词作就是一幅画,张志和的好朋友颜真卿夸赞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在斜风细雨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呢?

    生交流,并诵读前两句词。

出示: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我仿佛闻到了                     

(5)总结学法。

我们丰富的想象让短短的十四个字变成了一幅有声、有色亦有香的立体画卷。所以理解诗词的方法除了借助注释,还有(板书:想象)

(6)感情诵读。

远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云雾缭绕,白鹭展翅飞向蓝天,近处桃花盛开,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此情此景,我们不禁想要吟一曲《渔歌子》。

师生诵读《渔歌子》。

2、品析三四句

(1)我们的眼睛被美景迷住了,似乎忘了一个人?(张志和)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他在斜风细雨中,他在渺渺碧波上,我们忘了他,是因为他也成了一道风景,这美景除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还有(箬笠、蓑衣、斜风、细雨)。让我们伫立于山野之间,任春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花香扑鼻,来吟一首《渔歌子》。

师生充满感情诵读《渔歌子》。

3、品词人心境

(1)读出词中画,诗词就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单光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诗人生平,你会有更多发现。(板书:了解诗人生平)

(2)出示张志和资料。

张志和,本名龟龄,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畅谈治国良方,皇帝很为欣赏,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他的哥哥担心他留恋山水之间,乐而忘返,写下一首词给他。

(3)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4)理解和诗的意思。

(5)师生和诗,情境对话。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弟弟呀,且须还啊!

生:哥哥啊,不须归啊!

师:弟弟呀,你为什不须归呢?

生:自由发言(景美、不愿做官、不愿世事烦扰)

   (6)是啊,这青山绿水之间,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如果你也成了他,抛却一切,无学习之压力,无作业之劳苦,无背书之嘈杂,无老师之唠叨,无家长之啰嗦,你会觉得怎样?

生交流,师适时板书:(舒服、悠闲、自在、自由、无忧无虑)

  (7)感情诵读。

   让我们带着这种悠闲自在,再次诵读这首《渔歌子》。

之啰嗦,你会觉得怎样?

生交流,师适时板书:(舒服、悠闲、自在、自由、无忧无虑)

  (7)感情诵读。

   让我们带着这种悠闲自在,再次诵读这首《渔歌子》。

活动3【练习】《渔歌子》 评论

四、拓展,升华词中情

     1、古人以清闲自在之心为墨,以神妙之才为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类似“不须归”的诗篇。出示诗篇,生诵读。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一首好诗词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一曲美妙的音乐,一段精彩的故事,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师生深情诵读《渔歌子》。

4.2第二学时4.2.1教学目标 评论 4.2.2学时重点 评论 4.2.3学时难点 评论 4.2.4教学活动
Tags:渔歌,名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