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日期:2017-2-8 10:50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评论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词这一文学形式,可以对词的表现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拟加入苏轼对西塞山景物的作品《浣溪沙》。

2、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如诵读、抓关键词、想象等。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感受意境。

3重点难点 评论

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评论

出示张志和对比图,介绍他的别号烟波钓徒,猜测他的人生志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研读诗句,感受意境 评论

二、初读,读准诗词,

   1、生自由读、个别读,掌握字词难点

2、师指导正音  指导认读“箬笠”。

3、指导生字书写塞”和“鹭”,

4、齐读

三、自读,体会诗词内容意境

谈谈自己的初读的发现和疑问。

(一)初步体会“不须归”的含义。

1、生默读全词,理解“不须归”的含义。

为什么作者觉得没有必要回去呢?究竟是什么深深地吸引着他呢?

请同学们读全词,边读边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想象,体会诗词的景色之美

1、一读诗词,发现景多而美

小结:仅仅27个字,寥寥数笔,就写了9种景物。这些景物啊,构成了一幅画。

2、结合方位词“前”,引导想象景物的组成的画面

3、品味诗词中的色彩(生讨论)

    4、感受诗词中白鹭、流水寓意的自由之美。

(二)指导朗读  感受意境

三、品读词眼,抒发情感。

1、借助资料谈体会,深入理解“不须归”

张志和十六岁时中了举人,深受皇帝赏识和重用,后来厌倦了官场生活,从此不再为官,长期过着隐居的生活。皇帝几次派人来找他回去做官,他都避而不见。他就喜欢这样,垂钓于西塞山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2、体会 “不须归”

这样的美景,这样的自由自在的情怀,化作了张志和笔下的这样传唱千古的文字,读—— 

让我们自由地读读看吧(或者齐读)

(生自由地读——汇报  指名)


活动3【活动】诵读体悟,拓展延伸 评论

四、自由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渔歌子》

师生合作,学习多形式的朗读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对比苏轼的《浣溪沙》,同一美景下不同词牌名的演绎。感受《渔歌子》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2、总结全词。

一蓑风雨,寄情山水,乐而忘归,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意境啊,所以,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因为如此,张志和与他的《渔歌子》流传至今。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活动4【作业】课内外结合,拓展探究 评论

1、预习课文内田园生活的诗作——《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读一读张志和另外几首《渔歌子》,感受词的魅力,感受作者向往自由的志趣。

Tags:渔歌,教学设计,课堂,实录